危机的严峻考验,四川省委、省政府鲜明提出“加快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基本任务,毫不动摇地推进经济发展,使得全省经济发展没有耽误、重大工作没有耽误、民生事业没有耽误。全省经济发展呈现出新的态势和趋势,不但有“量”的扩张,而且更有“质”的提升,显现转折性、跃升性的变化。
坚持加快发展为工作取向实现规模与速度双高的跨越发展
坚持化危为机、主动作为,准确把握工作基调和着力重点,牢牢掌握经济工作主动权,实现了规模和速度双双高位攀升,在困境中画出了一条“止滑提速—巩固回升—高位求进”的坚强曲线。全省经济总量近4年翻一番,突破2万亿;全省经济增长15%,增幅比全国平均水平高5.8个百分点,经济增速由长期徘徊在全国中游水平跃升到全国前列,全省经济已迈上新的更高台阶。
坚持在扩增量中调整结构实现总量与质量共增的优化发展
坚持调存量与扩增量并举,主要在扩增量中调结构。大力引进和培育高端、现代产业,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实现了局部的跨越和追赶,从整体上调整优化了产业结构。2011年全省工业规模列全国第8位,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2.3%,增速比全国平均水平高8.4个百分点,居全国各省(市、区)第2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净利润1961.3亿元,增长42.6%;传统产业比重呈下降趋势,特色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28%,“7+3”优势产业“十一五”以来连跨4个千亿台阶,电子信息、汽车制造、油气化工、新能源等产业迅速崛起,一批万亿产业带和千亿产业园区加速培育,全省工业集中度提高到64%。实现地方公共财政收入2044.38亿元,增长30.9%,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占GDP的比重持续上升,地方财政由“吃饭财政”转变为“发展财政”。
坚持打基础利长远增后劲实现当前与未来兼顾的蓄势发展
抓住机遇加大投资力度,开工建设了一大批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的重大项目,推动重大生产能力的形成和布局取得突破。2011年,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51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7.7%,增速比上年提高4.7个百分点,投资总量实现了3年翻番,四川投资规模已跻身全国投资大省行列。西部综合交通枢纽正在形成主体骨架,高速公路和铁路的通车、在建里程双双突破6000公里,居全国前列;双流机场客运量达到2907.4万人次,成都上升为全国空港第四城。“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新增1000万亩高标准农田工程加快实施,开工建设亭子口、武引二期、向家坝、小井沟、升钟等一批重大水利工程。点亮我省藏区的电网工程也已全面启动。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举措,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战略任务,促进“两化”互动发展,实现了当前与未来兼顾的蓄势发展。
坚持在优化布局中培育支撑实现“齐头并进”的协调发展
坚持以工业强省为核心,推动一批区域性中心城市和成都平原、川南、攀西、川东北四大城市群加快发展,大力发展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促进成都、川南、攀西、川东北、川西北五大经济区协调发展。启动成渝经济区、天府新区建设,增强带动全省、辐射西部的能力。2011年,全年成都市GDP达6800亿元,占全省三分之一强,成都增长极日趋凸显,绵阳、德阳、宜宾、南充、达州、凉山六个市州GDP总量首次突破1000亿元,全省经济增长呈现多点支撑的发展新格局,各具特色、优势互补、分工协作、良性互动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正在形成。
坚持把改善民生贯穿始终实现富民与强省同步的和谐发展
2011年,全省用于民生保障方面的财政支出2974亿元,占总支出的63.6%。“十项民生工程”投入1195.5亿元,完成计划的142.2%。深入实施藏区“三大民生工程”,解决2.6万户牧民定居问题,新录取藏区彝区12743名学生到内地接受免费职业教育,阿坝州扶贫开发和综合防治大骨节病试点易地搬迁项目竣工7442户。启动实施凉山404个村彝家新寨建设。坚持民生投入不减,一大批涉及群众就业、子女入学、看病就医、百姓安居、道路畅通、环境治理、社会保障等民生难题不断得到解决和明显改善。全省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与全国的差距逐步缩小,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899元,比上年增长15.8%,增速比上年提高4.1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7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128.6元,比上年增长20.5%,增速比上年提高5.4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6个百分点。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