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涂有“浑南公务”标识的浑南新区公务车队。记者 何勇摄
【核心阅读】
公车改革,不少地方都在探索,但多数采取全部取消公车、给予个人现金补助的办法。但问题随之而来:补贴少了,费用不够,影响工作;补贴高了,群众无法接受。
2011年7月,沈阳市浑南新区启动的车改独辟蹊径:将区管干部的公车全部取消,转而组成由60台车辆组成的公务车队,供120个部门使用。公务车全部装配GPS行车记录仪,以杜绝公车私用。
车改近一年来,浑南新区车辆经费开支减少1542万元,节约率达到了41%;车辆年均里程由2.23万公里下降到不到1.1万公里。
5月14日周一一上班,辽宁沈阳市浑南区区委宣传部的林宽要到5公里之外的市委办事。上午9时,他申请了一辆公车,刷完公务车卡,自己驾驶着喷有“浑南公务”字样的车辆出发了。“跑多少公里、用多少钱,在公务车卡里自动扣;要是用区里司机,价格涨50%。”林宽说,“车里安装有GPS记录仪,去了什么地方,区里监控室都一目了然。”
120个部门配60辆公车
对内,通过GPS进行全程监控;对外,喷涂“浑南公务”标识,方便社会监督
记者在浑南区车辆调度室内的大屏幕上看到一张醒目的沈阳地图,上面有移动的红色标识。调度员介绍:这些红色标识就是公务用车的图标,开公车回家或者办私事,是绝对不允许的。调度室可对公车实行实时监控、轨迹回放、数据存储和计算里程等监控手段。
“公私分开是我们车改的基本原则,公车姓公,私车姓私。”沈阳市委常委、副市长兼浑南区委书记杨亚洲说,“不能指望发高补贴让干部开私家车办公事;关键是提高公车的使用效率,从机制和技术层面,真正杜绝公车私用。”
记者查看一辆公车的行车记录后发现,这辆车在5月5日上午到达市综合执法局,下午在行政审批大厅,从5日16时至6日10时,一直在停车场内。
“技术上有GPS,可以确保内部监控;公车喷涂‘浑南公务’字样和编号,群众看到公车到洗浴、商场等非公场所,可以随时举报,方便社会监督。”浑南区委常委、区政府常务副区长王新北说。
从2011年7月起,浑南新区推行车改,除了个别偏远乡镇街道和安监、消防等特殊执法部门外,改革范围包括区直机关和事业单位,涉及公车240辆。改革后留用公车为60辆,供120个部门使用,73辆车供执法部门使用。其余车辆或者报废或者拍卖。保留的60辆公务车组成机关车队,由车辆调度中心统一管理。
部门主管以外,都没专车
以前公车多由领导干部使用,如今只要是办公事,普通公务员都有车用
公车改革后,一般部门不再有部门专属车辆。如今,在浑南新区包括正处级以下干部都没有“专车”,想要用车只能申请。
在公车经费上,浑南新区实行定额管理。财政部门根据各部门改革前公车数量、公车性质和任务量、参加车改人数等因素,综合核定各部门公务用车额度,每月初以“公务车卡”方式充值。
公车实行刷卡计费,由各部门从办公经费中支出。工作人员用车,调度中心统一派车,插卡后车辆启动。“公车使用时间为周一到周五,上午8时30分至17时。其余时间,公车必须入库。”此外,车辆加油和维修全部招标定点,杜绝了以往的跑冒滴漏。
60辆公车120个部门使用,是否够用?王新北介绍:实施“车改”后,公车数量大幅减少,但对于大多数工作人员来讲,却是“多了”。此前,政府部门的公车多由领导干部使用,“基本上部门一把手或正处级领导人手一台。”如今,只要是办公事,就有车用。
全年减经费1542万元
60台公务车平均每天出车98台次,每台车年耗油降一半
经过近一年运行,浑南公车改革取得了预期效果:大幅降低了运行成本,从源头上堵住了公车私用,提高了公车效率,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
公务用车核定的经费大大减少,每台公车定额标准按车改前2010年经费基数4.3万元削减50%,然后扣除保险和维修保养费用,剩余0.7万元作为每车核定定额数,平均每月580元。
车改后,经核算,浑南新区共减少车辆经费2946万元,其中包括减少167名在编和临时司机工资共1244万元,报废60台车辆不再购置,减少经费900万元。
浑南新区把节省下来的部分经费作为通勤补贴,按照1800元、1500元,800元和500元四档,每月117万元,全年共计1404万元,从正处到一般科员进行补贴,鼓励干部利用公共交通工具上下班。两项相抵后,实际全年减少车辆经费1542万元。由此,在公车支出大幅减少的同时,一般干部的收入却有所增加,而且外出办事用车也同样有保障,得到了全区干部的大力拥护。
记者调查发现,在浑南新区,车改带来的综合效益也正在显现。目前,浑南60台公车分别停放在3处办公场所,就近服务,平均每天出车98台次,出车率为163%。车改前,平均每台车年耗油3298升,现在年耗油1616升。“今后,我们争取将出车率提高到300%以上。”浑南新区机关事务管理局负责人说。
“浑南的车改模式,值得推广,它解决了目前一些地方车改存在的两大问题:一是补贴数额过高,超出当地居民承受能力,给改革造成过大的舆论压力;二是部分干部拿着高补贴尽量少打车(租车)办事,或者向下级伸手要车。”辽宁省社科院省情研究所所长梁启东分析说。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