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桥现象的意义何在
不少业内人士也指出,虽然魏桥的低价模式可能站不住脚,但是,在电力体制改革10年后,魏桥这一斜杀出来的“程咬金”还是给我们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它提示我们,电力体制也许到了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时期,甚至已经到了一个窗口期。
有专家指出,随着改革的深入,垄断行业如何深化改革的呼声日见其高。垄断的背后往往是暴利、高福利和粗放的管理,因此打破垄断是大势所趋。所以,今天出现的魏桥创业集团很可能成为一块重要的石子,或许会激起新一轮改革的浪潮,这恐怕是魏桥现象背后最大的意义所在。
比如,按照现行的《电力法》,即便魏桥解决了所有环保问题,补齐了各种附加费用,仍能做到低价供电,那也是违法的。因为《电力法》规定,一个区域内只能有一家供电企业,一个运营主体。很显然,这样保护垄断的法律可能已经明显滞后。
特别是在新能源如火如荼发展的今天,如果电力的僵化体制不打破,很可能会成为未来清洁能源发展的最大阻力。国家发改委新能源司一位官员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比如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不能因地制宜地采取集约发展和分布式发展并重的道路,就很难快速发展起来。而要实施分布式发展,不解决电网独家垄断就寸步难行。”
提到未来的电力体制改革,成为众矢之的的国家电网的态度似乎也有了某种转变。
一位国家电网的资深人士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虽然电力体制下一步改革有一些思路,比如输配分离等,但是目前究竟如何走还不明确。不过有一点应该是肯定的,那就是电力的市场化进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从趋势看一定还会加快。电力体制改革不是改不改而是如何改的问题。而如何改的关键是我们要找到对国家、对产业、对消费者都有利的模式,找到其中公平与效率的平衡点。这位人士认为,未来的电力体制改革应该是在发电端更加充分竞争,在售电端则引入竞争。
还有一些专家认为,在目前大电网基础上,因地制宜地建设一些分布式的微电网,改变单一售电主体的模式,使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是比较可行也比较稳妥的思路。一方面,我国的能源分布结构和经济发展不均衡导致远距离、大规模送电是无法避免的现实。把西部能源大规模送到东部,仍然要靠坚强的大电网。同时,对于一些有资源建设分布式电源的密集负荷区,采取建设分布式电源和微电网,把资源就地消纳的方式也是重要的补充。这就需要政策上甚至法律上的突破。
当然,建设相对独立的分布式电站和微电网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必须考虑能源利用效率和不破坏环境。类似魏桥集团这种采取小火电机组发供电的做法明显不应该成为今后的选择。因为这可能不仅不是改革,甚至是走回头路。否则我们“十一五”关停的那么多小火电就会死灰复燃,节能减排的努力也就前功尽弃了。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