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6月5日电 最近,大蒜、鸡蛋因价格涨幅惊人再次“火了”,被称为“蒜你狠”“火箭蛋”。同时,猪肉价格却一跌再跌招致大量散户退出。部分农产品价格缘何轮番上演“过山车式”涨跌?农产品价格是“一根扁担抬两头”,如何兼顾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利益,既不因菜贱伤农又不过多增加消费者开支?
“蒜你狠”再次来袭
“最近大蒜价格涨得厉害,大有2009年‘蒜你狠’归来的架势。”在“中国大蒜之乡”的山东金乡南店子大蒜现货交易市场,一位大蒜经纪人说,5月中旬大蒜上市之初,价格低于3元/公斤,但是到了6月初,品质较好的大蒜已经飙升至8.5元/公斤。短短十几天价格涨了近3倍。
而在大蒜销地,北京市红莲小区居民张大爷说,他4日在菜市场买的新蒜是12块钱一公斤,干蒜还要再贵2块钱。在哈尔滨市,5月30日当地大蒜平均价格为每公斤10元,较一周之前上涨70.65%。
据农业部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网监测,5月18日至24日,大蒜上涨幅度较大,全国平均价为4.14元/公斤,同比上涨4.2%。据各地市场反应,大蒜已现涨价端倪。
稍早时,“白菜卖出猪肉价”的报道也曾让许多市民忧心。而农民更担心的是,近期猪肉价格持续走低不断吞噬利润空间。与1月末约18元/公斤的高价位相比,部分地区5月份生猪价格跌破14元,养猪户直呼“赔不起”。据商务部监测,5月中旬以来猪价降幅加大,在仔猪价格持续下降、玉米价格持续上涨的双重挤压下,猪粮比价继续下滑,降至5.78:1。
农产品价格缘何屡坐“过山车”?
本轮农产品价格暴涨暴跌,基本原因是受供求关系决定。2009年至2010年大蒜价格暴涨之后出现快速回落,2011年全年大蒜价格行情持续低迷,不少蒜农因此减少了种植面积,导致今年大蒜总量下降,市场供应不足,从而推高了价格。
而供过于求,则是导致本轮猪价下跌的主要原因。中国生猪预警网首席分析师冯永辉等多位业内人士认为,受去年猪价大涨刺激,养殖户补栏积极性提高,生猪存栏量增加,并且近期生猪疫情较为稳定,导致我国生猪出栏量及猪肉产量同比均增加。与供应增加相比,近期我国猪肉需求量相对固定,加之天气转暖,猪肉消费进入传统淡季,需求量出现下降。
农产品生产受气候因素影响大的特性,也加剧了供求关系紧张。今年春季气温较低,对大蒜生长造成影响,山东等大蒜产区产量明显减少,预计下降25%左右。山东金乡蒜农王德法说,今年他家的8亩大蒜平均亩产仅900公斤,而去年同期这个产量为1300公斤。
此外,季节性因素也是影响农产品均衡稳定供应的一个难题。仍以大蒜为例,目前市场销售的大蒜基本上是去年库存大蒜,现已接近销售尾声,新蒜正值收获期,大蒜市场处于青黄不接的交替期。预计随着新蒜陆续上市,大蒜价格涨幅将趋缓。
流通中间环节多、“最后一公里”等顽疾也推高了农产品价格。山东寿光“菜贩”宋晓军说,蔬菜从农民“菜园子”到市民“菜篮子”,一般要经过“菜农-小贩-产地批发商-长途运输户-销地批发商-小贩-市民”等多个中间环节,每个环节至少加价5%。
一些地方调控手段过于简单,过高时抑制价格、过低时临时援助,难以真正治本,还常常因释放出错误的价格信号,造成更大幅度的价格波动。“有时相关部门的调控信息迟,反而加剧了猪肉市场波动。”山东滨州一位养猪20余年的养殖户说。
提升农户营销能力是治本之策
农业部市场司司长张合成认为,农产品价格暴涨暴跌与“农户营销能力”太低密切相关,一家一户的生产能力没有匹配相应的营销能力。
山东省章丘市赭山蔬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家禄对此感受很深:“种多大面积,卖什么价格,很多时候大家都处于一种盲目跟风状态。一看今年价格很好第二年就多种,行情不好就减少种植面积。农产品价格始终处于一个恶性循环中。”
“农户营销能力是治理农产品暴涨暴跌的根本措施。要熨平暴涨暴跌的曲线,不一定全在供求关系上下工夫,而是要改革现有的流通服务模式,把农户的信息供应田头化,产品收储田头化,销售服务田头化。”张合成说,要优先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目前面向农民的信息不少,但农民见不到、看不懂、用不上。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程国强则认为,部分农产品价格“过山车”现象暴露了我国农产品市场的脆弱性,也说明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的不完善,政府有关部门的信息服务还不到位,缺乏市场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和应对能力。
一些专家还提出,政府应在优化产销流程上下工夫,着力抓好农产品产销衔接。鼓励和支持农超对接,加强服务农产品流通的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大宗农产品仓储物流设施建设,降低农产品流通费用和损耗。同时,推进和完善社会救助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联动机制,确保城乡低收入群体生活水平不下降。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