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1855年,有个德国人曾经建造了一个大钢球,他用绳子系着沉入海里,人坐在钢球里可以潜入到75米深的海底去捞取沉船上的财宝。现在想起来,这可能就是人类最初对海洋的探索。
在“蛟龙”号诞生之前,世界上只有美国、日本、法国和俄罗斯四个国家拥有载人深潜器。不过,它们的最大工作深度是6500米,而中国自行设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蛟龙号”,它的最大工作设计深度却有7000米,工作范围可以覆盖全球99.8%的海洋。
“蛟龙”号7000米第一潜推迟至15日
这也是为什么外界这么关注“蛟龙入海”的原因之一。不过,天气一直是蛟龙号此次下潜的绊脚石。昨天晚上,记者从现场指挥部得到消息,原定于今天做第一次下潜试验的蛟龙号再次推迟。
这已经是“蛟龙号”第二次推迟下潜了。最初原本的计划是在6月12号,但因为受一直朝着“向阳红”逼近的热带低压气旋的影响,所以推迟到今天。不过根据最新消息,昨天下午2点,“向阳红”09船已经启航前往蛟龙号载人潜水器7000米级试验海区,按计划在今天早晨6点到达。
但是昨晚海试现场指挥部对天气进行了会商,根据气象预报,热带风暴古超在原地停留,试验海区的浪高是在2米以上,这是不满足下潜条件的,所以现场指挥部巨已经决定,将第46次下潜推迟到15号,也就是明天进行。目前记者了解到,向阳红09船航行安全,目前人与设备一切正常。
可能很多朋友都知道,这次下潜的试航员是叶聪、崔维成和杨波,而下潜的深度是5000米左右。为什么要先下到5000米,而不是一下子就到7000米呢?中国大洋协会办公室主任金建才是这样解释的。
金建才:我们去年5000米海试,海试过程中也是反映出这样那样需要改进的地方。我们回来之后,也是进行了技术的改进。所以我们在7000米海试的时候,首先还是要本着由浅入深。在5000米这样一个层级,先进行下潜,而不是一下子下到7000米。
海底作业约3小时
这一次下潜,到底要完成什么样的任务,目的是什么呢?记者周文超昨天专门采访了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的总设计师徐芑南。根据他的介绍,这一次的时间总长将达到8个小时,其中在海底作业的时间大约是3个小时左右。
徐芑南:下去要2个半小时,到了海底以后,动作都要做的,所有性能都要做在底下,回来又是2个半小时。手也在动,潜水器也要开,上上下下前后左右,实验所有系统的性能,工具也要抓,取样的动作也要做。看见海参了,我这里一抓,他也抓,这样子。机械手外面的动作跟人操作的动作完全一致。叫主从式机械手。
现场已准备上百个应急预案
如果下潜,会不会遇到一些突发的紧急情况,该怎么办?这也是大家很关心的问题。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总设计师徐芑南回答说,海试现场指挥部已经准备了上百个应急预案。
徐芑南:最主要的就是要把潜水器浮到海面,这最关键。用什么办法?把重量抛掉。常规抛载可以抛掉一吨以上的重量。机械手拿住的东西被底下框钩住了,怎么办?机械手切掉。最后还有一套措施。上面有应急浮标,应急浮标带了9000米长细缆。把它抛出去,上面有屏闪灯。缆送到母船上,一拉水进去了,马上就从淤泥里出来了。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