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浙江频道7月10日电 7月1日,备受全国关注的温州公车改革继续推入实质性一步,公车处置进行“第二拍”,第二批205辆公车顺利卖掉,总成交价936.35万元,平均4.56万元。最低成交价4000元,最高成交价17万元,总成交价比起拍价溢价81.2%。
温州自2012年4月13日实施公车改革以来,这项铲除“车轮下的腐败”手术始终在处在褒中掺贬的风口浪尖上。人们在鼓掌、加油的同时,对高补贴赎买、高级别留车、低价钱拍卖提出了种种质疑,更对“补贴照拿、公车照坐”提出了担忧和警示。温州公车究竟该怎么走?
每月最高补贴3100元居全国之最
温州公车改革的基本思路是,除省管干部用车及执法、执勤车外,拍卖所有公务车,近程用车“货币化补贴”,远程用车“市场化租车”。补贴标准是从科员、办事员到正县实职分7档,每月最高补贴3100元,最低300元。
杭州公车改革被社会认为较为成功的范例。据悉,杭州的车补标准是,部、委、办、局正职每月2600元,但补贴、留车可自由选择。副职及正县级2300元。宁波市部、委、办、局正职每月补3000元,也可自由选择补贴或留车,副职每月2800元。广州市天河区部、委、办、局正职每月2800元。这些地方有一个共同特点,不分日常用车频繁程度、范围大小和里程多少,补贴“一刀切”,人人“一个价”。
相比之下,一些网民及专家质疑,温州补贴过高,为全国之最,有“变相福利”之嫌。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研究中国车改20多年的学者叶青提出:从补贴的额度来看,(温州)正县实职每月最高3100元的补贴标准,还是稍微高了一点,在全国来说正处级干部里面可能是最高的了,他建议,根据试行的结果,应该做进一步的调整。
一些干部认为“补贴再多感觉不如从前好”
在温州,记者也听到了另一种声音。
温州市级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车改办主任陈波介绍,温州公车改革在全国首创拉开车补差距,实行细化、差异化补贴,根据各单位日常用车的“使用率”,分三类区别对待。一类为高频度用车,如农业局、住建委、行政执法局等,占比20%,二类工商局、政法委等,占比60%,三类档案局、文联等,占比20%,总体分类是“两头小、中间大”。
温州市有关领导称,我们从温州的市情实际出发,以节省15%为总目标倒算,结合当地的生活消费水平,确定从正级实职到科员每月补贴标准一类单位为3100——500元,二类2800——400元,三类2500——300元。3个类型的正职平均补贴为2800元。这个平均标准与杭州、宁波市相比是差不多的,3100元的标准在全市89个车改系统单位只占20%。它的确定也不由哪个人或哪一级说了算,而是经过严密的评审程序,经各单位互评、市级领导测评、市车改领导小组终审后才确定。另外,判定补贴标准高不高,一般来说,岗位正职与岗位正职比似乎更合理、科学一些。
叶青指出,温州的车改方案,不是最好的,但从现实层面来考虑,还算是相对比较合理,有一些新的探索值得肯定。补贴标准更为细化,货币化补贴根据单位工作性质和繁忙程度分成了三类。这就避免以前一些地方“一刀切”、完全按级别来补贴的一些弊病。如果只按级别来补贴,那给用车较少的部门的补贴就是一种浪费,而对用车多的部门来说,也不公平。
一名一类单位的“一把手”向记者算了一笔账:他的补贴是3100元,为适应车改不得不花了22万元买了一辆奥迪“二手车”。但计算下来,综合银行存款利息、车辆折旧、保险、汽油、维修保养等七七八八的费用,月均开支约4、5千元。当然,这是私车,包括公私两用。而补贴的钱是存入市民卡专用账户,不能提现或挪作他用。从实际上看,并没得到多少好处。
温州市经信委一位领导对记者说,从内心讲,公车改革对大多数人来说是痛苦的,即使补贴再多一些,许多人宁愿要车不要钱。因为拿了钱,当官的“面子拉掉了,特权拿走了,感觉没有了,与平民一样了。”
一位拿3100元补贴的领导干部说,过去出门开会、办事专车专送,下了车,屁股一拍,昂头挺胸在人前走过。现在自己买车、开车办公务,要提前出门,到了目的地还得四处找停车位,再付停车费,以往的“风光”荡然无存。但尽管这样,我们还是要积极拥护、支持公车改革,因为这是方向,早晚要走到这一步。
网民质疑一:5000成交,岂能如此贱卖国有资产?
2012年6月24早上9点许,温州市瓯海区人民大会堂1000多个位置座无虚席。由温州市公车改革办公室组织的公车改革第一场拍卖会在此大张旗鼓举行,这是温州公车改革迈出的实质性一步——釜底抽薪,断掉车轮腐败的后路。来自49个机关、事业单位的226辆公车首次被推向拍卖市场。
经过整整一天的竟拍角逐,卖掉215辆公车,11辆流拍。起拍价总计645.34万元,成交价总计1059.48万元,成交价比起拍价溢价61.92%。其中,成交价最低的仅5000元,最高的17万元,平均每辆成交价4.67万元。
消息传出,引来网民热议。“平均只有五万一辆够便宜,买的时候不会低于二十万吧?”“处理废品呢?”“真是败家玩意,高价买低价卖。”“这么便宜,变相公变私了!”
网友“postman”、 “duozuilaoren”等纷纷质疑温州市变相贱卖公车,流失国有资产,甚至变相让特权者得利。
温州市级机关事务管理局副局长戈方武想趁机“淘宝”,此前他到展览中心对这批拍卖的公车的部分车况摸了点底,看中了10多辆车子,对号车型暗暗开了单子,他估摸着十有八九会能捡个便宜。
可是,在拍卖现场他傻眼了。一辆“雅阁”他的心理价位是4.5万元以内,想不到一路叫到5万元,他理智放弃。最后,这辆车被人5.2万元拍走,他窃想,那人可能一时冲动。一天下来,他空手而归,事先瞄上的10多辆车全部被人疯抢而去。
有位机关干部原想趁此机会以低价搞到一辆好车,结果一打听没信心了。原来温州市找的车辆评估机构是有资质的单位,执行拍卖的拍卖公司非车改办指定,而是通过招投标确定,所有拍卖的车辆事先公开展示,人人皆可报名参加拍卖,人人皆平等参与拍卖。“全公开了,就没戏了。”这位干部无奈地说。
温州车改办处置组组长黄晖介绍,外界质疑起拍价定的太低,有贱卖之嫌,这可以理解。其实,为了卖个好价钱,我们动了很多脑子,将起拍价定得较低,为的是营造人气,吸引更多的人参加拍卖。况且,按照拍卖法的规定,“1元价”起拍乃至“无底价”起拍都是合法的。
温州市车改办主任陈波介绍,两次拍卖的420辆公车中,平均车龄达9年,10年以内的占31%,平均行驶的里程达19万公里。车型主要是雅阁、桑塔纳、帕萨特、别克君越等,这些车子大都面临淘汰更新,有这样超过预期的拍卖结果,我们感到满意。
记者在采访了解到,温州的公车改革在肯定、赞扬、期待声中,还遭受多方面的质疑,引来多方面的担忧。诸如:享受交通补贴,是变相福利、变相腐败;按级别补贴,是职务消费,体现了惯有的特权意识;车改之后,借口租车费用高,关门办公下乡少;公车取消、转嫁负担;“补贴照领、公车照坐”,车改反倒成了变相福利的新型腐败等。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王锡锌认为,温州车改本质还是一种“货币化改革”。从改革的增量来看,确实有了一定的节约,让公共资源的分配得到了一定的优化,从这个意义上讲,是和既得利益妥协之后的现实主义的方案。
网友质疑二:左手倒右手,国有企业垄断经营
在这公车改革中,根据“远程用车市场化租车”的思路、方案,温州市决定在国有市交通运输集团新组建一家国有“温州市公务用车服务有限公司”,由该公司专门负责为公务人员提供远程租车服务和市内重要公务、大型活动、应急突发事件处置等用车服务。
据记者调查,该公司的车源主要来自公车改革处置下来的好车,它由政府按市场评估价直接卖给公司,不进入市场拍卖。目前拥有车辆90多辆,车改完成后,将增加到200多辆。
对此,有网友质疑这是将公车低价卖给企业,是“内部循环”,“左手倒右手”,而且是支持企业搞唯一性、垄断性经营。
温州市车改办主任陈波说,市政府之所以不作拍卖交易、不给民企经营、不定两家国企或投标竞争,主要出于3方面考虑:一是同是国有资源,在政府与国有企业间流转,不会出现国有资产流失;二是国有企业不单纯以盈利为目的,在应急公务、安全行车、服务质量、保密纪律、人员素质、工作考核、企业监管等方面“抓得住”;三是这家公司按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运作,以保障公务用车为主,同时面向社会提供服务,自负盈亏。下一步,公务用车服务会实行更深化的改革,走市场化的路子,今后也不排除搞多家企业参与充分竞争。
温州市纪委副书记、监察局局长徐有平说,温州的公车改革刚刚起步,实施过程中尚有许多需进一步深化、完善的课题,我们将不断探索求进。(完)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