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万贫困人口的生存和温饱问题得到解决,城乡居民收入成倍增长,保障性住房建设全国名列前茅……十年间,内蒙古以富民、惠民为先,各族群众生活普遍改善
最近几天,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宝龙山镇东查嘎查贫困户金双福家的母羊陆续产羊羔。去年11月,当地扶贫办送来10只母羊,现在已经变成45只羊。
“羊群越来越大,我们家的日子也越来越有奔头了。”金双福扳着指头说,一只母羊一年能产两次羊羔,每次2到4只,一年就能带来2000多元收入,比过去种一季庄稼的纯收入还多。
东查嘎查主要是盐碱地,庄稼产量低,大部分村民长期挣扎在温饱线上。去年,科尔沁左翼中旗把该嘎查纳入连片扶贫开发项目村,投入了150万元购入300只母羊,兴建了养羊小区,帮助30户贫困户发展养殖业。
多年来,内蒙古作为欠发达地区,扶贫攻坚任务相当繁重。2001年以来,中央和自治区投入了123亿元资金用于扶贫开发,解决了115万贫困人口的生存和温饱问题。
2011年,自治区把扶贫开发确定为头号民生工程,提出力争到2017年自治区成立70周年之际,解决按新标准重新确定的266.5万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率先在我国西部地区消除绝对贫困现象。
把扶贫开发作为头号民生工程,体现出内蒙古人的科学发展思路。
“内蒙古在发展思路上经历了好几次转变,最早提出的是‘强区富民’,‘十一五’以来调整为‘富民强区’,‘十二五’进一步提升为‘富民与强区并重、富民优先’,其目的就是尽快让改革发展成果充分惠及各族人民。”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副秘书长、政策研究室主任王焕承说。
这是立足于治本的民生导向——
提高城镇居民收入水平,最根本的是促进充分就业,为创业、就业创造良好环境。从去年开始,内蒙古将个体工商户和个人按期纳税营业税起征点由5000元提高到1万元,月营业额1万元以下的停征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等税费,惠及68万户纳税人。
个体工商户肖金花在包头市经营一个果蔬副食品商店,月营业额9000元左右,以前每月缴纳500多元税费。提高营业税起征点后,她全年就能节省开支6000多元。
“这些钱相当于孩子大学期间一年的学费,政府给我们减轻了不少负担。”肖金花说。
以扩大就业为先导,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几年间,内蒙古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差距明显缩小,城乡居民收入良性增长机制正在形成。
这是着眼于广大低收入阶层的民生情怀——
作为后发展地区,加快构建社会保障体系,尤为迫切。
“现在我们住上装修好的新楼房,每月租金才36元,暖气开支政府还给补贴,要不是亲身体会,想都不敢想。”52岁的呼和浩特市低保户王秀华说。
王秀华患有腰椎间盘突出和风湿病,已丧失劳动能力多年。目前她丈夫看工地,女儿在商场当售货员,一家人月收入不到2000元,日子比较紧巴。2009年1月,她家配租到这套位于世纪新村的49平方米廉租房。
保障性安居工程是内蒙古近年来民生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全国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关键之年2010年,内蒙古建设保障性住房82.7万套,在全国名列前茅。去年,内蒙古各类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开工40.59万套,超过目标任务2.05万套,建成和基本建成24.5万套。
按照规划,今年内蒙古将完成各类棚户区、危旧房改造,到“十二五”末,城市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不足15平方米的低保家庭,以及人均住房面积不足13平方米的其他低收入家庭,将实现应保尽保。
这是面向大多数群众的民生保障——
从今年开始,内蒙古对高中阶段所有学生实施免学费、免教科书费的“两免”政策,约82万名高中阶段学生从中受益;
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常住人口参合率达到97.4%,公共卫生体系进一步健全;
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430.7万人和886.4万人,230.9万职工纳入失业保险,各项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
目前,内蒙古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城乡低保、医保、五保等多项社会保障标准已达到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改善民生要落实到真金白银上,落实到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上。把自治区‘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各项民生指标落到实处,内蒙古各族群众生活必将更加美好。”王焕承说。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