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甘肃漳县境内212国道沿线建起2米高、用琉璃瓦装饰的墙。村民称这些墙是10月份开始修建的,是“扶贫项目”。村民认为,这些墙最大作用是遮丑,让过路的领导觉得好看。而当地政府称,修墙是进行村容村貌集中整治,改善和美化人居环境。
“遮羞墙”的质疑,想必不会是空穴来风。这个独特的“美化道具”,在一些地方屡试不爽,如同牛皮癣小广告一般顽固。漳县的“遮羞墙”并非孤例,在不少地方,均有各种各样的政绩“美化道具”,不仅仅是“遮羞墙”,还有“刷漆绿化、假牛羊放牧”等等。这些虽然屡屡曝光遭到舆论批责,却又屡屡重出江湖,一再成为新闻焦点。
“遮羞墙”之所以屡禁不绝,在于一些地方政府的政绩美化需要。正所谓眼不见为净,一些地方干部认为,把贫困落后的地方环境遮起来,就能给上级领导留下个好印象,对上级的视察工作应付了事。所谓的“遮羞墙”其实就是“皇帝的新装”,除了能欺瞒一些不明真相的领导,其它则毫无用处。
然而,毫无价值可言的“遮羞墙”,耗费资源却不少。据报道称,这个“212国道改造美化项目”,从邻县一直修过来,“有十几公里长”,由于“粉刷工作还没结束,具体的造价还说不上。”总长达十几公里的“遮羞墙”,耗费至少在数百万元之巨。如果只是为了给过路的领导“养养眼”,真是莫大的浪费。试想,要是将这笔钱用于支持村民房屋改造、修路搭桥,或许还能惠及民生,做点实事出来。
遮羞墙”大行其道,乃是由假大空泛滥的社会环境所支撑,如果不割除导致问题的根源,只是单纯批评“遮羞墙”,则也是在缘木求鱼。限制权力滥用行政资源,改变政绩美化理念,扭转权力审美观念,在地方政府的政绩考核中,更多地倾听来自民众的评价声音,也许能获得更加真实、科学的结论,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杜绝权力的“遮羞墙”。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