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占信息技术高地,需要为年轻科技人才提供‘策马盘弓’的舞台”
这是一组令人振奋的数字:平均年龄34岁,最大者刚满40岁,最小的20出头;6名技术室主任,35岁的张安民已属“前辈级”,最小的“80后”张志勇,担任室主任已近2年……
一个只有70多名年轻科技干部的团队,接连涌现出一批最能代表当代前沿信息技术的仿真领域专家型人才,靠的是什么?人才的创新活力源自哪里?该中心政委安胜利说:“仿真技术是信息化的顶端,谁抢占了信息技术高地,谁就占得了先机……我们积极为年轻科技人才提供展示自我、实现价值的舞台!”
前些年,中心党委在积极引进人才的同时,专门挤出经费,针对不同层次的科技干部,建立了学术贡献奖、青年成才奖、科技创新奖,使每名科技人员都有攻关的方向、承担的课题、激情创业的平台。同时,从建立导师帮带制、每月举办科研学术交流会、定期邀请院校知名专家教授前来授业解惑,到积极协调优秀科技干部参加军地高层次学术交流大会、鼓励有发展潜力的年正是在中心党委这种前瞻性的人才培养观念影响激励下,大家一往无前冲锋在仿真建设的最前沿——
当年还是中尉军衔就被任命为某项课题组组长的研究室主任刘丽明,承担某型雷达装备仿真系统研制任务后,为攻克一道道难题连续奋战一个月没有回过家,每天干到凌晨2、3点钟,系统研制出来后,仿真训练试验从数据记录、技术处理到结果评定,全部实现了自动化。
年轻女科技干部朱丽,大学毕业一年后便自告奋勇担任某仿真对抗演练现场考核组组长。在昼夜对抗的“战场”上,为严格考核职手的真实作战水平,朱丽曾连续24小时不合眼战斗在对抗一线,被战士称为“黑脸女考官”。一次演练中,某雷达操作职手在对方突袭干扰时,迅速实施应急对抗,但朱丽还是当场判定他失败,这名职手很不服气。“你反干扰的时间延迟了几秒,要是在战场,可能会因你的失误输掉一场战争……”
某技术室主任张志勇,为尽快完成某训练导控系统研制,这名以前的训练门外汉为提高军事素养,有针对性地构设未来复杂战场环境,查阅了上百万字的资料,撰写了数十万字的学习笔记,并连续2个月在演练场上“淬火加钢”,了解真实战场环境。当该系统“亮相”部队后,受到官兵一致认可,当年,他荣立了二等功。
在面对记者的采访时,该中心每名科技人员却保持着一种异乎寻常的冷静:“我们在信息化建设上还任重道远,既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满足,更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懈怠!”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