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拥有千万房产的环卫工余友珍的故事,引发网民广泛关注。余友珍完全有资本颐养天年,享享清福,让一家人过上体面的生活,但她却愿意选择清扫马路这个较为辛苦的职业,确实让人费解。其实,走进余友珍的人生轨迹,便可发现她当环卫工再正常不过。
余友珍对劳动有着朴素的信仰。从上世纪80年代做菜农,起早贪黑,辛苦攒钱,到上世纪90年代和丈夫闯深圳,跑运输,再到从1998年起到武昌区城管局当环卫工,伴随余友珍人生的就是不倦的劳动,始终奔波,不辞辛苦。余友珍说过,“我挑过20年大粪,以前种菜时,下午五六点钟,城里工人下班了,我们要到田里浇粪,一直浇到晚点八九点。一辈子苦惯了,不做事心里不踏实。”余友珍最看不惯的,是有了钱就看不起做体力活的。勤劳是美德,尤其当“意外”赶上征地拆迁还建,先后分得21套房子(后陆续卖掉了4套)时,余友珍仍然亲近劳动,做朴实而坚韧的环卫工,就可敬可赞了。如果没有对劳动的本真信仰,很难想象一个人暴富后还能心平气和地做环卫工。
也许正因为苦过,有过辛酸而痛苦的遭遇,才能更能珍惜今天的生活,也能活得更从容。余友珍虽有千万身家仍当环卫工,更是为孩子做好榜样。她说过:“我想给儿子、女儿做个样子,不能天天窝在屋里坐吃山空。”身教重于言教,苦口婆心地要求孩子勤俭节约,热爱劳动,不如自己先做出样子。当父母的自食其力,当子女的往往看在眼里,想在心里,体现在实际行动中,也勤勉工作。
古人说得好,“遗子黄金满赢,不如教子一经。”给子孙留在万贯家产,不如教给他们立身处世的本领。家产再多,也有耗尽的那一天,孩子学得了本领,又何需担心安身立命?林则徐有一句名言,说的是类似道理,“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财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古往今来,不成器的富家子弟实在太多,正所谓“肥田生瘪稻”,条件优裕,让孩子穷奢极欲,恰恰害了孩子。而那些家境清贫的人家,孩子反倒容易又出息。要说有钱,恐怕没有几个人比比尔盖茨更有钱,但他宁愿把钱捐出去,也不留给女儿;富可敌国的巴菲特同样持此观点,他对子女很吝啬,其子彼得在书中写道,父母传给他惟一“真正的东西”就是“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彼得靠自身努力成为美国知名作曲家和音乐人,曾获得艾美奖,对此,巴菲特说:“彼得的人生全凭他自己打造。”
值得提及的是,余友珍的两个孩子都没有躺在父辈的千万资产上睡大觉,其儿子在风景区当司机,月薪2000多元;女儿也是上班族,月薪3000多元。一个环卫工能够如此清醒,如此懂得育子,又如此热爱劳动,真值得天下所有父母好好品味一番。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