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刚过,思佳就开始打电话催促在安徽老家的父母早做准备来北京过年,“一定要让他们来北方过一个暖和年,老家实在太冷了。”
2012年11月下旬以来,全国平均气温零下3.8℃,较常年同期零下2.5℃偏低1.3℃,为近28年最低。据中央气象台最新预报,1月8日起南方地区低温雨雪冰冻将再次加强。
“北方的孩子得瑟,南方的孩子哆嗦。”每年冬天,和思佳一样,许多人对南北方寒冷天气以及相应的供暖差异体会深刻。在今冬由北至南持续严寒天气下,围绕南方应否供暖、如何供暖的讨论在网络上持续发酵。
冷暖关乎社会公平
天气越冷,思佳往家里打电话就越频繁,“北方有暖气,想快点让老人来这过几天有暖气的生活。”思佳甚至庆幸自己毕业后选择北京并定居下来,对从小怕冷的她来说,留下来最大的好处就是冬天再也不用经受南方的潮寒之苦。
“随着南方极寒天气频频出现和百姓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供暖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南北差异供暖有不合理之处。”在某微博平台上,一些网民提出上世纪50年代划定的南北供暖线是否应该更改,这一观点很快得到更多网民的围观。
“南北供暖线”是指上世纪50年代,受当时经济发展水平、能源等制约,中国以秦岭-淮河为界,划定北方集中供暖区,主要包括华北、东北、西北等地区,供暖室温标准为16℃至18℃。网友“刘凯玲”认为,如果说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百废待兴,物质、能源匮乏,南方不具备供暖条件的话,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传统意义的南北供暖划界已不能适应社会需要。
实质上,近些年来极端气候频发,特别是我国南方地区数度遭遇“冷冬”,一些专家提出,供暖分线之隔已成为关乎南方居民冷暖的民生大问题,其背后关乎社会公平。
在争议的同时,少数南方省市开始在小范围内探索“供暖”。公开资料显示,武汉、合肥、杭州等城市已经有了居民暖气的试点项目。但这些项目多限于一些高档小区,普通百姓想过上有暖气的生活,还是奢望。
如何供暖影响节能减排
记者采访了解到,迫于湿冷难熬,一些城市居民“自己动手”给家里装上暖气设备,由此也留下了安全性低、费用高、难持续等隐患。
赵永志家住安徽省淮南市,女儿刚满一岁,70多岁的老母亲和两口子同住。“淮南冬天刺骨的冷,我们年轻人能扛,冷点无所谓,但是家里有老的小的,看他们冻得觉都睡不好,实在不忍心。”
2012年11月底,赵永志下决心花了8000多块钱购买了一个进口的天燃气壁挂炉,加上暖气片、人工安装费,赵永志一共花了14000多元给家里装上了期待已久的暖气。
暖气装上后,老人小孩在家里活动自如,但每天30多元的燃气费让赵永志觉得有点高,“现在小区里已经有好几户自己花钱买设备装暖气,如果装的人多了,燃气供应势必就会有影响,现在对于这个的管理小区物业也没有明确说法,以后也不知道会怎样。”
专家指出,随着南方极寒天气频频出现和百姓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供暖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要求越来越高,如果让南方城市居民自行取暖,不采取有效的取暖方式,任由取暖方式自由化发展,不仅会有安全、坏境污染等问题,而且将不利于我国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
“将南方供暖、如何供暖提上议事日程,不仅是因为极端气候天气频发,保障居民安居生活的需要,更关系到南方节能减排的潜在需要。”一位长期关注南方供暖问题的人士告诉记者。
政府应回应社会关切
面对网上如潮的讨论和争议,一些地方政府作出了相应回复。据媒体公开报道,针对市民对“能否集中供暖”的询问,上海市发改委表示,目前上海还没有就集中供暖开展研究,上海市经信委、市建交委等相关处室则表示,集中供暖是一个大工程,非单个部门可以解释,目前各部门对集中供暖都还没有具体政策措施。江苏省住建厅相关人员在接受媒体询问时介绍,江苏没有一个城市实现集中供暖全覆盖,目前暂不考虑采取全面集中供暖。
但就总体而言,记者发现,就供暖会否提上议事日程、如何保障百姓温暖过冬等问题,更多的省市则没有给出明确答复。
记者就此采访了对外经贸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李长安,他表示,面对供暖这样一个涉及公众基本生活的公共事件,政府首先应对市民关心的问题作出公开的回应。“这既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基本要求,也是进一步做好民生工作、亲民爱民的表现。”
李长安认为,正因为南方地区对集中供暖有异议,政府更应该做好解释和说明工作,首先应充分公开信息,聘请相关专家解释说明原因,以回应质疑,消除民众对政府行为的误解。当然,对于要不要集中供暖,也可以采取广泛征求民意的方法,将供暖成本、供暖方式等交由民众自己决定。
“政府面对舆论热点时,不能够故意回避,而是要正确面对,并及时发布信息,积极回应公众和媒体的质疑。对涉及全体民众的民生问题,要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应对,如及时召开新闻发布会说明政府的立场,请专家详细解释采取行动的理由和科学道理,或者召开听证会,请民众代表参与讨论和决策。”李长安说。
网友“陈波”建议,在回应公众关切的同时,民生无小事,在极端天气下,相关部门应致力于做好保障工作,比如针对学校、福利院、养老院等特殊机构优先做好防寒保障,比如对低收入人群发放取暖补贴等。(文中思佳、赵永志均为化名)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