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96.26.3
国内国际
报料电话:0571-85311890
  • 即时报
  • 新闻发布会
  • 民情在线
  • 浙江视界
  • 评论
  • 高层
  • 人事
  • 文娱
  • 论坛
  • 分享到新浪微博
  • 分享到腾讯微博
  • 分享到微信
  • 分享到邮箱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 国内综合 正文
给公车上“公牌” 小学生建议能否成为国家政策
2013年02月20日 14:21:47来源: 新华网 陆文军 宗巍

  监督失效,根源在于群众无从监督

  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公车私用”治理力度,各地也在探索监督办法。2009年杭州市规定市局(副厅)级以下取消专车,实行货币补贴。2010年广州市启动试点,引入GPS实时全程监控公车使用情况。

  然而从各地试行情况来看,效果却不理想。GPS等高科技并没有管住“公车私用”老问题,一些公职人员照样无视政府的相关禁令,造成监督屡屡失效。

  “公车标识不明显,私用现象群众就无从监督。而缺乏公众参与,公车监督办法必然‘先天不足’。”吉林大学教授邴正说。他介绍,现在对公车的监督,大都是政府内部监督。然而,让坐公车的既得利益者去监督治理公车,只会使约束机制徒有其名,监督也容易变成走过场。

  梳理近期“公车私用”事件不难发现,就是外部特征明显的公车容易被曝光。比如喷涂了字样的军车、警车、执法车等,但数量更为庞大的公车由于外部标识不明显,难以被公众识别。

  在浩浩荡荡的迎亲车队中,在富丽堂皇的酒店外,在熙熙攘攘的景区旁,有多少公车在其中人们无法识别,又如何监督?

  记者了解到,为了躲避外部监督,一些地方政府的应对办法可谓“五花八门”。其中最普遍的就是采用“障眼法”,一辆公车配备多套车牌,参加公务活动用“领导牌照”,私用时改挂普通车牌。这样一来,群众的监督就变得更加无力。

  邴正认为,在公车使用的整个链条中,缺乏有效监督已经成为滋生“公车私用”的最大“毒瘤”。群众自发监督的范围和办法有限,再加上“公车私用”违规现象的惩处力度小,最后导致“公车私用”现象愈演愈烈。

前一页 [1] [2] [3] 下一页

标签:公车私用|公车责任编辑: 金斌
分享到:
每日关注
  • “G20时间”中国开出的“新药方”
  • G20峰会前,加拿大总理和马云关心这几件事
  • 全球调查结果公布 歪果仁原来是这样看待G20的
  • 【独家V观】习近平到青海考察 走进察尔汗盐湖
  • 长春一应届毕业生上班一个月 到手工资仅160元
相关阅读
  • 伍皓公布公车牌引热议 专家称须严控公车腐败
  • 伍皓回应质疑称副省部级以下不能配公车系误传
  • 郑州公安封存废旧公务车 群众质疑作秀走过场(图)
  • 伍皓回应媒体质疑:副省部级以下不能配公车系误传
微信分享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往期回顾

  • 【政百科】第七十期:一图读懂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
    【政百科】第七十期:一图读懂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
  • 【政百科】第六十九期:成为中国首个脱贫省份 浙江凭的是什么?
    【政百科】第六十九期:成为中国首个脱贫省份 浙江凭的是什么?
  • 【政百科】第六十八期:台风来了怎么办?防汛防台知识小科普
    【政百科】第六十八期:台风来了怎么办?防汛防台知识小科普
即时报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9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