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被分析为引发“撤县建区”浪潮源头的文件中,明确阐述了“省管县”的优势在于“减少行政层级,理顺条块关系,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能,增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加快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和县域经济发展步伐”,其中还明确将用3年左右时间全面实现由省直接管理试点县(市),基本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着力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等目标。
意见中还明确将扩大县(市)行政管理权限,赋予其行使与设区的市相同行政管理权,而凡是与目前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由设区的市政府及其所属部门行使的行政管理权,则将通过依法授权或委托等方式,下放给试点县(市)政府及其所属部门。
记者注意到,意见还明确“扩权强镇”改革是“省直管县体制改革试点”的重要部分,要求充分发挥乡镇在促进经济发展、强化公共服务、加强社会管理、推进基层民主等方面的作用。
挑战社会管理
不少媒体援引一些专家观点认为,不少地市级热衷于“撤县建区”的根本动因,在于当前的“市管县”财政体系与“省管县”财政体系之间的矛盾。“区权实际上是小于县权的。”江阴市一位官员介绍,但“省管县”后,县(市)级直接与省财政发生结算关系,将不可避免地减少地市级政府的财力。
“省管县体制改革,还将出现既有利益与权力格局变革的冲突、行政管理效能和监督机制也将面临新的挑战,市与县之间长期存在的文化传承难以割舍的问题,也将凸显。”复旦大学一位研究人员对此分析认为。
“区划调整后,由于城市国有土地建设开发的需要,原有的县级规划也将不可避免发生变化,尤其是城乡一体化大背景下,一些地方依赖的土地财政,将随着建设规模扩大,出现新的增长,同时也必将出现新一轮拆迁潮,这都需要在区划变革中,做好应对预案。”一位业内专家建议。
据悉,继苏州区划调整后,去年以来在江苏多个地市出现了新一轮“撤县建区”潮,其中,苏北最大城市徐州市,将铜山县撤县设区、苏中的扬州市将江都市撤县设区。除了南京市外,2013年已获批复同意的还包括泰州市将姜堰撤市设区。
记者还了解到,江苏此前数年的“扩权强镇”的改革,还突出地表现为“村居合并”,近几年江苏大部分县,都合并了超过50%以上的乡镇,村一级合并则还远远超过这一比例,一度曾带来学界“基层政权弱化”、“社会管理力量弱化”、“村社区自治组织政府化”的担忧,诸多问题有待通过社会管理创新,建立长效机制来解决。
而最受关注的“县改区”农民问题,则将会突出表现为在一定阶段内,既没有享受到“市民”的社会保障待遇,也或将失去国家给农民补贴等一些惠农政策,“赤脚市民”群体也有待关注。
苏州市“三区合并”后新成立的姑苏区法院,一度还因为法院新址离主城区的白杨湾过于偏远,且案件聚集,而出现“排队立案”的现象。
江苏省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一位工作人员则认为,县区合并、扩权强镇、村居合并等,势必给社会管理带来阶段性的挑战,一些热点领域的社会矛盾还有可能出现增长,还需要在制定原则措施时,及时兼顾到群众利益和矛盾化解工作。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