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冒充“国际专家”忽悠糖尿病人购买假药被举报,由此牵出了一个特大制售假药团伙。该团伙生产的15000余瓶假药被销售到全国13个省市的患者手中。
近日,江苏省宜兴市人民法院公开宣判了这起特大生产、销售假药案件,张某、陈某、刘某等8名被告人因生产、销售假药被判处两年至8个月不等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人民币4万至10万元。
“国际专家”卖假药
2010年4月,江苏省无锡市的一些小区来了一位世界级“医疗专家”。这位姓叶的专家据说是国际医药科学研究院糖尿病专家组主任,自称通过多年研究制成了彻底治愈糖尿病的特效药,一些糖尿病患者信以为真,纷纷向这位“医术高明”的“叶主任”求医问药。
通过所谓的医疗咨询和调理,短短1个月,“叶主任”就先后在无锡市区、江阴、宜兴等地,将名为“消渴降糖胶囊”的治疗糖尿病特效药60多盒高价销售给30余名糖尿病患者,销售金额达人民币25840元,从中获利人民币20000余元。
“叶主任”究竟是不是国际专家?“消渴降糖胶囊”是不是真的有奇效?2012年2月,一位市民向江苏省宜兴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反映,称其岳父服用“叶主任”推销的“消渴降糖胶囊”后产生不适症状。经药检部门鉴定,所谓“消渴降糖胶囊”实为假药,其药性足以危害人体健康。“叶主任”一案就此浮出水面。
假药利润超过10倍
经公安部门调查,这位“叶主任”高中毕业,原本是无锡的一名无业人员,从2005年起自学营养师等方面知识,从事保健品推销。2010年4月,她偶然从报纸上看到一则小广告——批发销售由“国际医药科学研究院糖尿病专研中心”监制的“消渴降糖胶囊”。
销售保健品多年的叶某知道,正规的药品是有国药准字号的,网上一查就知道真假,且需要从专业的医药企业进货销售,而小广告上所说的药既无字号又没有相关认证,肯定是有问题的,但想到中间巨大的差价和利润,叶某还是动了心。
为了让患者放心,叶某还根据假药包装盒上印的“国际医药科学研究院糖尿病专研中心”字样,给自己编了一个“国际医药科学研究院糖尿病专家组主任”的头衔,并印制了名片用于销售假药,招徕更多的患者购买药品。
“当时我脑子里就一个‘贪’字,根本就没有想那么多。”叶某供认,她一般以一盒10瓶、每瓶6.8元的价格和规格从售药联系人张某处购买“消渴降糖胶囊”,然后再通过自己的重新包装,以5瓶一盒、每盒380元的价格卖给患者,每瓶赚取的差价超过10倍。
“其实,我心里明白这些药来路不正,很可能是假药,但能赚那么多,又吃不死人、吃不坏人,就无所谓了。”叶某说。
制售产业“一条龙”
“叶主任”落网后,公安部门顺藤摸瓜,很快就发现所谓的降糖特效药背后隐藏着制造、销售、运输的“一条龙”假药产业。
张某,湖北人。2010年3月,张某经人介绍结识了一个做假药的同乡,于是开始做假药生意。
2010年3月至2012年5月,张某等人以每瓶2.6元的价格从刘某手中先后购进了“消渴降糖胶囊”、“甘露消渴胶囊”、“血毒丸”、“骨筋丸”等6个品种共15000余瓶假药。“他卖给我的都是半成品,其实就是将劣质的中草药加入一些西药磨成粉,再灌在胶囊里。”张某说。
拿到药后,张某自己联系当地的一家小印刷厂制作药品标签和外包装盒,以“消渴降糖胶囊”、“甘露消渴胶囊”等6种不同的药名对外高价销售给患者。
据张某交代,他们首先从网上或快递公司处买来患者的信息,然后通过报纸广告、电话咨询、寄送药品宣传资料等方式向患者推销假药。
“那些药品宣传资料也是我找印刷厂自己印的。”为了让假药更容易销售,张某还挖空心思编出了“国际医药科学研究院”这样一个听起来十分专业的部门,并找人刻了印章,盖在自己生产的假药包装上。
至案发时,张某、陈某、刘某等人共单独或合伙生产销售假药15000余瓶,并在另一犯罪嫌疑人吴某的帮助下,邮寄到新疆、四川、甘肃、山东、江苏、天津、内蒙古等全国数十个省、市、自治区的患者手中。
- 老大爷轻信“套牌药”电视广告 1.48万元打水漂
- 问题蜂胶违规添加屡禁不止 为降低成本用树胶冒充
- 药监人员披露假药产业链 生殖类感冒类药品最多
- 钟南山:假药广告会害死人 作为医生看着很痛心
- 假药屡被曝光仍安然生存 代表称几乎不可控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