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化提升——
红沿河核电站1号机组设备国产化率达到75%
核电装备制造能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为实现我国核电装备制造能力的稳步提升,中国广核集团依托项目建设,积极引领国内相关企业参与核电自主化、国产化的进程。经过岭澳核电站一期的锤炼,特别是通过岭澳核电站二期的建设,我国核电装备制造能力逐步实现突破。
“在岭澳核电站二期设备平均国产化率64%的基础上,红沿河核电站1号机组设备国产化率达到75%,3、4号机组设备国产化率还将超过80%。”曾参加过大亚湾核电站、岭澳核电站一期的辽宁红沿河核电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石亮民自豪地告诉记者。
2010年12月18日,由中国一重集团大连基地制造的红沿河1号机组反应堆压力容器出厂,这是我国首台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建造的百万千瓦级核反应堆压力容器。
“原来百万千瓦级的核电设备大型锻件都要从国外进口,曾经因为锻件从日本运不过来,让我们备受煎熬。”谈起国产化,中国一重公司红沿河项目经理孟祥东非常有底气,“我们自主研发加上红沿河公司驻厂监造,如今已经攻克了大型铸锻件的难关,可以批量化生产核岛锻件,改变了被人‘掐脖子’的局面。”
依托红沿河项目,核电制造国产化广度和深度进一步扩大和加深——上海电气为红沿河1号机组制造了蒸汽发生器,陕西柴油机集团首次制造了应急柴油发电机组,广利核公司首次全面承担非核级DCS(数字化仪控)系统的制造。
此外,特变电工集团沈阳变压器厂还提供了1—4号机组的主变压器,沈阳鼓风机集团核电公司则提供3、4号机组循环水泵、安注泵等36台设备。“红沿河核电站的建设,对大连本地以及省内乃至东北老工业基地装备制造业而言也是个难得的机遇。”大连企业发展研究会秘书长宋金伦表示。
在岭澳二期、宁德一期、红沿河一期等核电项目的带动下,以东方电气、上海电气、哈电等三大动力集团及其所属企业为代表,包括中国一重、二重等在内的骨干装备制造企业,加大投入和技术升级步伐,逐步形成了核电产业整体竞争力,打破了国外垄断,奠定了研发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新技术ACPR1000+的坚实基础。
如今,中国已经成为继法国、美国、俄罗斯后世界上不多的几个拥有整套核电设备制造能力的国家之一,形成了世界一流的核电装备研发制造基地。到阳江核电站5、6号机组建成时,我国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的设备国产化比率将达到近90%。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