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3年年会的贺信中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维护能源资源安全,是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中国将继续承担应尽的国际义务,同世界各国深入开展生态文明领域的交流合作,推动成果分享,携手共建生态良好的地球美好家园。
打开与世界对话生态文明的窗口
七月的贵州,天高气爽,气候宜人。
全世界的目光聚焦这里,关注度之高前所未有。
90高龄的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来了,瑞士、多米尼克、汤加、泰国、意大利等国的首脑和政要来了,联合国以及有关领域国际组织的负责人也来了……
这,都缘于一扇中国与世界对话生态文明的窗口——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
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的前身是生态文明贵阳会议,已连续举办4届。名称之变,彰显论坛国际化气质。这也充分体现了我国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并借此普及生态文明理念,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促进国际交流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十八大提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短短两天半时间里,论坛举办分论坛及各类活动50余场,包括300余名外宾在内的2100余名嘉宾,就全球生态文明建设进行深入探讨。
正如基辛格先生所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是“一件能够对人类社会未来产生重要影响的事情”。这无疑折射出国际社会对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的高度认同。
原国务委员戴秉国如是定位: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是中国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以生态文明为主题的大型国际论坛。这个论坛属于贵州、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希望大家携起手来,以此为平台,坚持不懈努力,为应对气候变化、推进可持续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意大利前总理罗马诺·普罗迪表示,中国正致力于生态文明建设、开展环境保护攻坚战,贵州在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方面走在了前列。希望继续努力,取得更好的成绩,把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办成世界第一的论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地方环境行动理事会、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等有关国际组织负责人表示,希望论坛越办越好、越来越国际化,吸引更多的国际绿色组织、相关领域的杰出人才,以及发展中国家参与进来,不断提升影响力。
国际生态文明的探索和实践
三个月前,在美国著名的生态城——加州克莱蒙,也举行了一次生态文明国际论坛,主题为“生态文明视域下的后现代农业和城乡发展”,近200名来自中国、北美、欧洲的专家、学者和相关领域研究人员参会。
虽然在规模上比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小了很多,但这个论坛却已举办了七届,在国际上较早通过论坛的形式探讨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并非新话题。
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全球面临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上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比利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美国多诺拉烟雾事件、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英国伦敦烟雾事件,日本四日市哮喘病事件等“八大公害事件”震惊世界。
20世纪60年代后,《寂静的春天》、《增长的极限》和《只有一个地球》等警世之作相继问世,加速了人类环境意识的觉醒。此后,“生态文明”逐渐成为世界性课题。
许多专家学者从理念、制度、政策等层面进行反思。循环经济理论、稳态经济理论、生态现代化理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和生态社会主义、生态女性主义、生态伦理观、西方绿色思潮与环境主义、政治生态学和绿色政治思潮等等理念和思潮相继涌现。
环境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阵地。1972年6月,联合国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通过《人类环境宣言》,将“为了这一代和将来的世世代代的利益”确立为人类对环境的共同看法和共同原则。1992年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第一次把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结合起来进行认识,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成为全人类共同发展的战略。2002年8月,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提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三大支柱,明确了经济社会发展必须与环境保护相结合。2009年底的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上,关系到全球生态安全的气候变化引起人们高度关注。2012年6月,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的主题是“可持续发展和消除贫困背景下的绿色经济”和“促进可持续发展机制框架”。
与这些重要的里程碑事件相映的是,在过去数十年,因过于重视经济发展而遭受环境之痛的发达国家,开始认真着手解决环境问题,加大污染治理力度,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探索出一些有益的经验。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首先,从立法入手,建立并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法规体系,加快推进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是各国普遍采取的措施。如日本在1967年制定并实施了《公害对策基本法》,防治污染解决环境公害问题,1993年颁布实施《环境基本法》,进入新世纪后更是颁布了多部更加细化分类的环保类法律。
第二,综合采用环境税、排污收费、生态补偿、排污权交易等多种环境经济政策,发挥杠杆调节作用,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发展。如丹麦通过经济调控和税收政策,成为欧盟第一个真正进行绿色税收改革的国家。
第三,大力推进生态经济,实现经济转型,努力形成符合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纷纷制定和推进一系列以循环经济、低碳经济为核心的“绿色新政”。
第四,重视培养和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全社会树立和弘扬生态文明理念。美国在1970年率先制定了《环境教育法》,瑞士公民从小就受到环保的良好教育与熏陶,少年人在成人礼上,从父母手中接过的最好礼物是一本环保手册。
生态文明需要人类社会共同努力
我国正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致力于节能减排,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但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需要世界各国加强合作交流,需要人类社会的共同努力。
瑞士联邦主席毛雷尔介绍,19世纪末,瑞士面临严峻的环境问题,由于过度采伐树木,导致水土流失、泥石流等。1876年,瑞士做出一个革命性且非常有智慧性的决定。立法明确国土的五分之一必须由森林所覆盖。100多年过去了,这个措施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十分显著。
多米尼克总理斯凯里特则表示,该国正在建一座地热发电厂,建成后装机容量将达15兆瓦。预计到2025年,该国所有能源都源自可再生能源。“我们也要走新型发展道路。”斯凯里特说,传统上用GDP和人均GDP来评估一个国家的发展程度,但是,我们意识到不能光用金钱的标准来评判一个人或一个国家的成功,否则将贻害子孙后代。
小岛国深受气候变化影响,海平面的上升是一个严重的挑战。汤加首相图伊瓦卡诺应掀起“蓝色革命”,重视周边的海洋环境,保护利用海洋资源,将海洋纳入生态文明议题之中。他说,我们的资源在不断枯竭,但需求却在不断增加,我们需要进一步进行生态方面创新,才能够真正帮助我们实现绿色的发展和可持续性的发展。
泰国副总理兼商业部长尼瓦塔隆介绍说,泰国政府已批准20年的能源保护计划,其目标是要减少1/4的能源使用。主要依靠进一步增加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包括生物能源、太阳能、水能及风能,使之在整个能源消耗中的比例增加25%。
意大利前总理普罗迪说,绿色经济确实是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国和世界都有同样的梦想,就是要提高生活质量,保护环境。所以,中国梦和世界梦是完全兼容的。同时,这两个梦想的实现,要求中国,欧洲、美国和其他国家,都必须共同去努力。
这种共同努力正在实践中。在刚刚闭幕的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3年年会中,可持续的城镇化——中德城市面对面“专题座谈会、”贵州与瑞士对话“分论坛等活动让人眼前一亮。前者开了一整天,来自中德两国的10个城市负责人面对面探讨城市如何让生活更美好。后者则引起瑞士联邦主席毛雷尔的浓厚兴趣,特意改变行程出席。我省方面也表示要在中瑞两国携手迈向务实合作新未来的大格局下,加强同瑞士在生态文明建设和山地经济等方面的合作,实现双方互利共赢发展。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