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354件欧美美术作品将助阵十艺节
记者 王红军
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毕加索、马蒂斯、雷诺阿、安迪·沃霍尔……这些世界顶级艺术家的作品,尤其是目前唯一一幅被公认为是达·芬奇的自画像的作品,从法国卢浮宫、意大利和西班牙等顶尖博物馆中借出,将与中国观众首次大规模“亲密接触”。
作为十艺节系列活动之一,由十艺节组委会办公室、意大利文化艺术中心、大众报业集团、山东出版集团等联合主办的欧美经典美术作品大展将于10月9日至20日在山东博物馆集中亮相。无论是作品数量还是质量,均创国内同类展览之最。
为了策划这个展览,主办方特意邀请国际知名策展人温琴佐·桑弗担任艺术总监,并同法国、意大利等国驻中国使馆合作,将多幅从不外借的镇馆之宝借出。其中,广为人知的意大利国宝级大师莱昂纳多·达·芬奇的《自画像》(上图)也是首次来华参展。
“争论不休”的达·芬奇《自画像》
达·芬奇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与米开朗基罗、拉斐尔并称文艺复兴三杰,其艺术实践和科学探索精神对后世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他完成的绘画作品并不多,但无论是《蒙娜丽莎》还是《最后的晚餐》,都堪称美术史上最完美的典范之作。
但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无法一睹达·芬奇的真容。作为世界艺术瑰宝,达·芬奇的《自画像》于2009年在意大利南部小镇被意外发现。桑弗说,“人们一直对达·芬奇的长相充满好奇和争论,这幅稍有破损的肖像画是由一位研究中世纪的历史学家尼古拉·巴贝特里,在布拉达诺小镇收集整理一批中世纪的档案文件和各种绘画时发现的。”
在这幅肖像画里,达·芬奇眼睛呈蓝色,头发呈灰黑色,美髯垂胸,跟此前一幅老者模样的《自画像》完全不同,但为什么这幅就是人们争论不休的达·芬奇的《自画像》呢?桑弗说,达·芬奇有很多学生画过他的肖像,跟这幅画的外形轮廓是吻合的。
更重要的是,现代技术也证明了这是“真迹”。“达·芬奇绘画时都是自己制作颜料,这幅画的颜料证明了是那个年代他制作的。”桑弗说。
现在,这幅《自画像》作为“国家财产”保存在意大利文化部,这次是第三次出国进行展览。
一个展览呈现500年美术史
“仅一张达·芬奇的《自画像》就可以独立办展,这次的美术大展真正呈现了上下500年美术历史,爱好艺术的人肯定是不虚此行。”桑弗说。
据了解,此次经典大展分为三大板块,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大师经典原作展主要展出达·芬奇、亚德里安·凡·乌特施特、艾托勒·提托、米开朗基罗等艺术大师的73件油画作品,欧洲现代艺术大师经典原作展主要展出巴勃罗·毕加索、萨尔瓦多·达利、让·雷诺阿、马克·夏加尔、埃德加·德加等艺术大师的196件绘画、雕塑、陶瓷作品,当代艺术大师经典原作展主要展出米莫·罗泰拉、阿尔多·蒙迪诺等当代艺术大师的85件艺术作品。
作为意大利人,桑弗对法国印象派画家雷诺阿和野兽派创始人亨利·马蒂斯的作品赞誉有加。“这次展出的《索恩河流入罗纳河》,以两个裸女代表里昂市的两条河流,是雷阿诺为里昂市创作壁挂的手稿,这也是他肖像和裸体画中的代表作。”
此外,这次展出的马蒂斯的作品是《音乐课》。“这是马蒂斯20多岁时在卢浮宫临摹的大师作品,送给了自己的奶奶,在自己家族保存50多年后被其他收藏家收藏。”桑弗说。
对于此次展览,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研究员杨心一认为,本展览包含西方自15世纪以来到当代的重要艺术流派,从中可以再现出西方经典艺术的整体风貌及其变革。
架起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杨心一表示,中国的艺术及文化,既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又主动转化和发展自己。“在十艺节上举办这样的展览,正是体现出这样一种国际视野,也可以看到百年来中西方文明之间的交流和对话的大格局。”
杨心一以达·芬奇的《自画像》为例说,这是目前唯一一件被公认为是达·芬奇自画像的存世作品,画中人头戴黑帽,置身于阴影中,表情严肃,眉毛微蹙,与欧洲中世纪肖像画中人物虔诚的目光截然不同,这些细节的差别可见达芬奇对“人”的关注。
作为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之一,达·芬奇的作品集中体现出人文主义思想,从中世纪的以“神”为中心转向以“人”为中心。杨心一说,“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思想是西方现代文明不断发展的内核,这让人联想到孔子关于‘人’的学说,儒家学说近似一种早期的人文主义思想,其间的不同之处和相通之处,构成了中西方交流的基础。”
十艺节组委会办公室副主任纪涛表示,本次大展所展出的作品均为欧美国宝级艺术精品,不仅再现了欧美经典艺术的整体风貌和变革,也让更多的人了解西方艺术至高成就。“文化不仅需要传承,更重要的是融通。我们希望以本次展览为契机,架起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