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20,是网友们对中国正在研制试飞的一款中型通用直升机的沿用名,并非正式名称,据网友猜测,这架10吨级的中型通用直升机的原型机在我国东北某机场成功首飞。
细说我国目前直升机装备的窘态
长期以来,我国在直升机的装备上可以说一直处在一种窘迫的状态之中。
先让我们简单回顾一下,最早的直升机装备大家有印象的应该是直-5,即前苏联米-4的仿制型直升机,其生产的数量很大,装备的数量也很多。可以说几乎成为了当时我国直升机装备的唯一主力。
后来一直到改革开放之后,因为直-5无法在技术上跟紧时代的脚步,同时世界范围内的很多先进直升机又应运而生。在这样的趋势下,我们引进了“海豚”和“超黄蜂”直升机。在引进“海豚”直升机的同时,我们也配套引进了其完整的生产技术。直-8通用直升机的出现源于对“超黄蜂”的研仿之上。按说这两型直升机的引进对我国直升机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我们也学到了很多的东西。可在实际运用当中我们却发现这两型直升机存在着不少缺陷。因为这两型直升机都是为了在海面环境下使用而设计出来的。
“超黄蜂”的船型机体可以让其在海面上降落甚至直接浮在海面之上。但是在海面环境使用直升机对剩余功率要求不高,所以在高山高原的环境下这型直升机的动力就会不足,无法达到直升机能“上山”的要求。并且,即使在擅长的海面环境中这两型直升机也都略有不足之处。
“海豚”也就是后来的直-9载荷不够,执行像反潜之类的任务存在缺陷;直-8的机体较大,稍小一点的船根本无法登舰,因此我们只得再引进了俄罗斯的卡-28直升机来解决海面环境问题。
可要如何解决直升机能上山的问题?只能是再引进了美国的黑鹰直升机。尽管黑鹰直升机很好的解决了上山的问题,但因数量有限,而且随着时间的拖延黑鹰的维修和零部件更换都产生了不少困难。在这种情况下,继续引进了俄罗斯的米-17和后续型号米-171两型直升机。
米-17是直-8的后续型号,其本身是一个很好用的中型通用直升机,但苏联当初在研制的时候更偏重于陆上的使用,所以又出现了能上山不能下海的局面。而且即使上山的时候,在我国青藏高原这种极端的环境下,仍然存在着动力不足的问题。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国的整体直升机装备便呈现出了“万国牌”的状态,并且所有引进的装备型号在适用性上都出现过问题。因此我们迫切的需要一种10吨级的中型通用直升机来解决目前的诸多问题。
直-20的出现有望打破这种窘态
被网友们称为直-20,正是一个我们所希望的、理想的、10吨级的通用直升机。如前文所说,我们对通用直升机提出了能上山能下海的均衡性性能要求,这项要求确实苛刻,但必须尽力解决。
随着冷战的结束,地面上大规模装甲集群作战的衰落,实际上对专用武装直升机的需求就已经开始下降,因此武直-10已经无法很好的适应当今的各种任务。中型通用直升机才更可以为我军提供一个良好的空中平台。因此只有在未来,当直-20能够达到我们提出的苛刻要求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目前我国直升机装备的种种窘态。
诚然,这对我国的航空工业来说也是一次挑战。中型通用直升机,有人称其为“战场出租车”。这样称呼是因为通常情况下,其装备量大、使用频率高、飞行环境复杂。因此对这种直升机都有一个基础的技术要求——就是皮实耐用。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这简单的“皮实耐用”涉及到了设计、研发、生产、维护等方方面面一系列的问题。至于前文提到的能上山能下海的更高一级的要求,其苛刻复杂程度可见一斑。
能上山,在高原、山区、空气稀薄的情况下,对直升机的动力要求非常高;能下海,则是要面对含高腐蚀物的环境,也包括了海上导航等等困难。要把这些所有的要求,甚至是有点相互矛盾的要求放到一型直升机上实现,困难程度可想而知。
但是挑战越大,意义更大。一旦达成这些要求,我们就能从根本上解决目前直升机的窘态,同时也会使我们的直升机工业攀上一个新的台阶。
所有的这些都是我们的期望,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能看到直-20改变我们直升机装备的现状。同时也可以看到,我们的航空工业、直升机工业通过这样一型直升机的研发生产,真正进入到世界先进领域。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