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重视智力投资,大力发展教育文化事业
习近平同志非常重视教育,他说:“教育是立国之本,是富国强兵之路,人人有责,必须抓好。”
1982年,习近平同志到任不久,就对全县学校危房进行了一次普查,发现200多所村小学共有3590平方米危险校舍,上万名学生趴在水泥板、土台子上上课,4万名学生自带板凳。不少人戏称学校“远看像破庙,近看是学校”。学校是“黑屋子、土台子、泥孩子”。
习近平同志看到一份简报,反映南牛公社南永固小学18间教室没有一间不漏雨,一、二年级已停课一周;在落实民办教师待遇上行动迟缓,4名民办教师一年未领到工资。他很生气,立即作了批示:“南牛公社党委应从南永固小学办学问题中,看到与党要求的差距,要采取有力措施,迅速改善小学办学条件,不然就是失职了。”得知里双店公社傅家村小学校舍破烂不堪,他把公社干部叫到办公室进行了严厉批评:“别的工作干得再好,如果教育工作抓得不好,改善办学条件措施不力,也不是一名合格的好书记、好干部,那是没有长远眼光,是不称职的。”他在永安公社检查工作时,发现北贾村小学校舍陈旧,马上责令当地领导限期维修,并以北贾村小学为典型通报全县,要求全县各级干部提高对改善办学条件重要性的认识,形成人人关心教育、关心学校的建设和发展的氛围。习近平同志还捐出200元钱,帮助北贾村改善办学条件。改善办学条件这项工作他一直抓到离开正定。
1984年,正定筹措187万元资金,对1020间近15000平方米危房进行了维修,购置桌凳3000余套,有16个村为学校盖了教学楼,很多被挤占的学校操场又重新腾出归还了学校。
乒乓球教学是正定的一个优势。正定留村乒乓球业余体校1974年建校后,培养出全国乒乓球模范教练员王素梅和乒乓球全国少年冠军樊建欣、成红霞等一批优秀选手,为国家、河北省输送了一批体育人才。习近平同志认为,乒乓球体校建在一个村,选拔苗子的面太窄,不如搬到县城,这样可以在全县乃至全国挑选。1984年,在他推动下,乒乓球体校搬到了县城。现在,这里已发展成为国家乒乓球队训练基地,国家乒乓球队每次参加大赛前,大多来此集训。它已被誉为国家乒乓球队的福地、世界冠军的摇篮,也成了正定旅游的一个亮点。
1983年10月,习近平同志明确提出,教育要改革,要改而不乱。根据这一原则,县里研究制定了《关于农村教育改革的意见》等文件,将民办教师工资列入干部工资序列,补齐了以前拖欠的教师工资,较好地解决了民办教师待遇和拖欠教师工资问题,使广大教师特别是民办教师深受鼓舞。县里还积极推行教师聘任制、考核制,打破铁饭碗,全县2985名专职教师中有2833名达到了聘任资格,增强了教师队伍的上进心和责任感。
在抓好教育的同时,习近平同志还狠抓精神文明建设。当时,“文革”结束不久,正定县城到处是残垣断壁、碎砖烂瓦,粪土柴草混杂,生活垃圾乱倒,不少街道污水横流、坑坑洼洼。“五马闹市”、“四车乱行”、“三乱上墙”,成为正定县城脏乱差的真实写照。为了改变这一乱象,习近平同志大力推行“精神文明礼貌月”活动。他说,我们不能摘了“高产穷县”的帽子,又戴上了“高产脏县”的帽子。脏、乱、差严重影响了正定的形象,“两个文明”要一起抓。他提出,要以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教育为核心,抓党风带民风,抓县城带农村,抓典型带一般,以治理脏、乱、差为重点,狠抓环境净化、绿化、美化工作,整顿公共秩序,扩大文化活动阵地,让文明之风吹进每个家庭院落,让文明之花开遍正定大地。
长期以来,正定很多农村几乎没有什么文化生活,一些领导对群众的文化生活也不够重视。习近平同志对此十分关心。他说,要把文化建设作为陶冶情操的重要载体,采取有效措施,丰富文化生活。
在他的推动下,正定文化建设稳步推进。普遍建立公社文化站和文化中心,并做到“四有”:有专职干部、有活动场所、有活动经费、有活动项目。凡有集镇的地方都建立文化中心,并逐步建设“两室”(图书室、文艺室)、“两场”(影剧场、体育场)、“两队”(文艺演出队、体育队)。恢复和建立俱乐部、青年民兵之家。利用秋冬农闲季节,举办农民夜校,普及文化知识和科学技术知识。到1984年底,正定建立了13个公社文化站,1个集镇文化中心,103个民兵之家,45个村俱乐部和54个科技小组。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