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创浙江体制机制新优势
黄勇
在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上,省委书记夏宝龙提出“四个有没有”的发问,振聋发聩,发人深省。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牢牢抓住市场化改革的历史性机遇,充分发挥体制机制的先发优势,经济社会发展“领跑”全国,那么,现在浙江的体制机制优势究竟还有没有呢?
30多年来,我省体制机制的先发优势,主要表现为“民营经济+块状经济+县域经济”所形成的综合集成优势,即民营企业为市场主体,在地域上形成块状特色产业,并与专业市场互动发展,带动县域经济繁荣,从而持续推动了全省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年来,随着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深入实施,沿海地区加快发展,中西部地区快速崛起,我省体制机制先发优势有所弱化。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对我省来说,正是喜降甘霖,必将极大地激发市场和民间的活力,全面激发全省体制机制的新优势,继续走在全国前列。特别需要对我省“民营经济+块状经济+县域经济”的发展模式,赋予新内涵,激发新活力。
推动民营经济大提升大发展。重点是做好五篇文章。做好“支持”的文章,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推进省内各级政府审批制度改革,消除各种隐性壁垒,落实好“非禁即入”原则。做好“嫁接”的文章,引导上规模民营企业加强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探索与国内外优势企业合资合作发展,加大与世界500强、外资企业地区总部、央企大集团和科技创新型企业的战略合作,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做好“回归”的文章,深入实施“浙商回归工程”,通过各地商会纽带作用,引导在外浙商回乡投资高端产业,促进“浙江经济”与“浙江人经济”深度融合发展。做好“搭台”的文章,引导民营经济积极参与“四大国家战略举措”,以及14个省级产业集聚区建设,发挥主力军的作用。做好“育新”的文章,把握发达国家失业率高企、国内大学生就业难的时机,大力引进海外留学生、知名高校大学生来我省发展创新型小微企业。
推进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块状经济发展的主体虽然是企业,但离不开地方政府的正确引导和强力支持。应该按照差异化发展、错位竞争的要求,以创新平台为纽带,完善相关产业链配套体系,提升产业集群的核心竞争力。一是突出产业链式发展。引导块状经济在产业层面上推进联动发展,在企业层面上实现融合发展,在产业链层面进入到研发设计、品牌营销等“微笑曲线”的两端。二是突出创新驱动发展。抓住新技术革命和工业革命的机遇,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利用技术红利,依托省内科技创新平台,实现由“制造”向“创造”的跨越。三是突出现代市场支撑发展。以我省建设全球小商品贸易中心和国际电子商务中心为契机,完善浙货营销体系,促进省内省外市场融合互补、网上网下市场联动对接,构筑现代流通体系,更好地拓展国内外市场。四是突出龙头带动发展。在每个块状经济,加快培育若干个在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品牌企业。
加快“县域经济”向“都市区经济”转型。通过建设都市区,促进产业结构、就业方式、人居环境等由“乡”到“城”的重要转变,以及区域内空间布局、城乡结构、资源调配、产业形态、管理方法等的转型升级,释放内需潜能和城市化红利。一是在全省确立一批试点先行先试,通过典型示范,更好地带动全省都市区建设,使其成为我省高端要素、高端产业的集聚高地。二是推进中心城市与周边区域在产业链上的垂直分工,按照“研发在中心城市、制造在周边区域,孵化在中心城市、转化在周边区域”的分工大思路,在中心城市逐步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在周边区域按照主导产业各具特色的横向分工,建成一批工业强县、工业强镇和工业强区。三是以强化快速交通联系和公共服务资源“功能下沉”等途径,在中心城市周边建设一批卫星城镇作为次级增长中心,部分疏解中心城市的承载压力。
【作者为省发展规划研究院院长】
以自我革命精神全面深化改革
郭占恒
“各级各部门自我革命的精神还有没有?”这是在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上,省委书记夏宝龙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四个有没有”之一,也是我们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回答的问题。
改革开放35年来,浙江在一缺丰富的陆域自然资源,二缺国家资金投入,三缺特殊优惠政策的条件下,率先进行市场取向的改革,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创造了民营经济、专业市场、块状经济、县域经济、外向型经济、小城镇建设等发展全国领先的优势,同时在社会治理、文化繁荣、生态文明、党的建设等方面,也创造了许多生动鲜活的经验。这些生动实践和有益探索,是与各级各部门大胆解放思想,打破利益分割,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充分发挥群众的首创精神,凝心聚力推动改革与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分不开的。
但也应清醒看到,近年来,随着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些经验在全国推广,有的部门产生了一些骄傲自满、不思进取的思想;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和发展阶段转换,一些长期积累的矛盾和问题凸显出来,发展难度增大,发展要求提高,有的部门产生了一些畏首畏尾、不敢担当的思想;随着经济发展和财力增强,有的部门丢掉了艰苦奋斗的作风,产生一些讲排场、比阔气、铺张浪费的行为;尤其是有的部门片面突出部门作为,片面执行部门规章,片面扩充部门编制,产生一些“行政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利益化、部门利益法制化”的行为。所有这些,都成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禁锢和利益藩篱。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今天,当浙江改革开放进入“前有标兵、后有追兵”,“不进则退、慢进也会退”的新的历史时期,各级各部门唯有从浙江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从全省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从对浙江未来发展的历史负责出发,以自我革命精神,来一次新的思想大解放,藩篱大拆除,为再创浙江新优势贡献力量。
第一,以自我革命精神克服“四风”问题。这次在全党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查摆出许多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有些问题已成习惯性顽疾。“四风”问题不除,就谈不到全面深化改革,就谈不到促进科学发展,就难以取信于民。而要根本解决“四风”问题,必然会触动一些部门的既得利益,这就需要各级各部门发扬自我革命的精神,痛下决心革自己的命,切实解决自己的问题,坚决纠正“松、软、拖”的行为。当前,要按照中央要求和省委部署,认真贯彻执行好中央和省委有关规定办法,以部门作风的根本好转取信于民。
第二,以自我革命精神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务,要求各级各部门必须以自我革命精神,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比如,《决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个重要论断,直接关系到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关系到优化政府机构设置、职能配置、工作流程,完善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行政运行机制;也关系到严格控制机构编制,严格按规定职数配备领导干部,减少机构数量和领导职数,严格控制财政供养人员总量。浙江虽说党政机构相对精简,但也存在着机构臃肿、职能交叉、人浮于事、冗员较多、推诿扯皮、效率低下等问题。因此,各级各部门要按照《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抓好“接、放、管”,把中央下放给市场、下放给地方的权力接管好,最大限度清理下放审批事项,把该管的事管住管好。
第三,以自我革命精神促进科学发展。当前,浙江经济正处于发展阶段转换和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更需要各级各部门牢固树立进取意识、机遇意识和责任意识,发扬自我革命精神,以勇于创新、敢于担当的精神,率先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率先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充分释放经济主体发展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在优化提升传统经济存量的同时,抓住节能环保产业、休闲养生产业、医疗保健产业、电子信息及大数据产业等快速成长的有利时机,抢上一批优质经济增量,使浙江经济率先走上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稳中向好的健康发展轨道。
【作者为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
全面深化改革
呼唤敢闯敢冒精神
徐明华
在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上,省委书记夏宝龙提出“四个有没有”的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广大党员干部敢闯敢冒的劲头还有没有”。
毫无疑问,改革开放以来,资源禀赋先天不足的浙江,发展成为全国经济增速最快和最富有活力的省份之一,靠的就是一股子敢闯敢冒的劲头。别人不敢想的浙江人敢想,别人不敢做的浙江人敢做。正是凭着这种精神,浙江人永立市场潮头,走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然而,近年来,浙江经济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矛盾和瓶颈:传统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增长的要素瓶颈制约一直十分突出,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协调发展的任务相当艰巨。浙江虽然仍是全国最具活力、最富裕的省份之一,但正面临十分严峻的挑战。
诚然,先成长先烦恼,浙江发展遇到的问题自有其内在必然性。但不可否认,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各种成绩的取得,广大党员干部中的一些人开始满足于过去的一点成绩沾沾自喜,固步自封,不思进取。改革的斗志消退了,进取的激情衰减了,面对很多深层次的矛盾问题视而不见,避而不谈。一些领域的改革变成蜻蜓点水,发展成为裹足不前。我们不禁要问:广大党员干部到底还有没有敢闯敢冒的劲头?新时期如何激发广大党员干部敢闯敢冒的精神?
当发展遇到瓶颈的时候,深化改革是最好的突破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动力之源,是我们党和人民赶上时代前进步伐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面对一系列突出的矛盾和挑战,我们必须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也唯有全面深化改革,才能充分激发广大党员干部敢闯敢冒的精神。
敢闯敢冒创新路,缩手缩脚难成事。正如邓小平同志早就一再强调的,要“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实际上,敢闯敢冒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要求,改革开放的探索性决定了敢闯敢冒的必然性。
对于我省来说,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需要敢闯敢冒;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全面深化改革,再创浙江体制机制新优势需要敢闯敢冒;干好“一三五”、实现“四翻番”同样需要敢闯敢冒。特别是,当前正在深入推进的以治水为突破口倒逼转型升级,以“三改一拆”、“四边三化”、“四换三名”等为内容的转型升级组合拳,尤其需要敢闯敢冒的精神。治水之所以能成为倒逼转型升级的突破口,就在于它涉及到包括发展的理念、发展的体制机制、发展的模式、发展形成的利益格局等在内的经济发展方式的方方面面,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没有一种勇于担当的认识、舍我其谁的胆识和勇往直前的意识,是难以深入推进的。而“三改一拆”、“四边三化”等也涉及到很多长期形成并日益固化的利益藩篱,必须拿出破釜沉舟的气势、敢打必胜的信心、壮士断腕的勇气,才能一件又一件实事地推动,一个又一个环节地突破。
当然,敢闯敢冒并不等于蛮干,而是要科学地、智慧地干。特别是,我们的改革已经进入到攻坚期和深水区,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必须统筹谋划,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努力做到全局和局部相配套、治本和治标相结合、渐进和突破相促进。改革也要辩证施治,既要养血润燥、化瘀行血,又要固本培元、壮筋续骨,使各项改革发挥最大效能。
敢闯敢冒也是一个党员干部对历史对人民和对党高度负责的表现。改革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干可能不会犯错,但我们的事业也不会进步。作为党员干部,受党和人民的重托,就要勇敢承担起历史赋予的责任。凝聚中国力量,实现“中国梦”,既要有一大批信念坚定、勤政务实、敢闯敢冒、清正廉洁的好干部,还要营造一个支持改革者、保护改革者的良好环境。这样才能凝聚起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高昂士气,营造有利于一切创新创造活力充分释放的体制机制,使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使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人民。
【作者为省委党校副校长】
推动全民创业创新优势
大蝶变
顾益康 胡豹
夏宝龙同志在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上提出“四个有没有”的问题,“人民群众创业创新的良好环境还有没有”便是其中之一。怎样看待这个问题呢?
前些年,浙江以民营经济为主力军的制造业和外贸出口的高速增长,成为领跑中国经济发展的一颗耀眼的明星。近年来,伴随着国际国内经济发展大环境的变化,浙江这列多年领跑全国的经济列车相对减速。人们不禁疑惑担忧:浙江经济究竟怎么啦?浙江“两创”的优势今何在?这究竟是经济发展转型的转机,还是浙江“两创”优势消失殆尽的危机?
面对反差巨大的客观现实,我们应当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认真思考、冷静分析浙江“两创”的优势究竟还在不在。“两创”是浙江改革发展的法宝,“两创”是发展优势,是发展经验,是发展战略,也是发展机制,更是文化基因。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产业竞争和群雄逐鹿的区域发展竞赛,浙江在市场化改革中领先一步的先发优势,确实存在一定程度的弱化和消减的问题。
但我们也要看到,另一种此消彼长的“两创”优势正在发生由量到质的蜕变的新趋势。伴随着一批落伍的民营企业家的落幕,也有一批像鲁冠球这样的老马识途、宝刀不老、与时俱进的老浙商们正在开创更加宏伟的产业鸿图,依旧勇立在改革发展的潮头。也有一大批像茅忠群这样的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浙商接班人的茁壮成长。更有马云这样一大批在新兴产业领域、新商业模式、知识型、科技型的新浙商创业创新的主体队伍还在不断壮大。我们还要看到,各级领导正在担当起改善和优化“两创”环境的责任,深化改革正在进行时,政府部门的服务改善也在进行时,那些影响全民创业创新的环境因子正在排除时。“两创”优势的蝶变正在催生一种更加适应新时代潮流、新阶段竞争的优势力量。这充分说明,浙江“两创”的文化基因还在,“两创”体制机制的优势还在,“两创”的主体队伍更加多元、更加壮大。
面对瞬息万变、错综复杂、更加开放、更加多元和市场化改革更加深化的新形势,我们一定要增强忧患意识、危机意识,顺应潮流、顺势而为,多视角、多途径谋划浙江“两创”内在机制的不断强化和外部环境的不断优化,来加快实现浙江“两创”优势的大蝶变。
一要确立集成创新驱动、综合改革推动、政府服务领动、配套政策助动的“两创”新理念。就是要从过去注重单项的创新转向整体推动观念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产业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系列集成创新。要从过去单项的改革转向整体推进包括经济体制、社会管理、企业产权、行政审批、政府服务等综合配套改革。要从产业导向、财政税收、科技人才、金融信贷、投资融资、要素供给等配套政策来助推“两创”新优势。
二要培育更加广泛、更加多元、更加庞大的“两创”新主体。既要让已经走上创业创新之路的各类主体进一步激发出再创业再创新和创大业创新业的持久弥新的内在动力,又要让年轻一代的大学毕业生、企业职工、青年农民和各界社会人士越来越多地加入到多层次、多形式、多领域的自主创业创新的主体队伍中来。让他们成为新一代的知识型、科技型、智慧型的创业创新主体。
三要探索城乡融合、产业融合、产城融合、科技文化融合、新模式与新产业融合的“两创”新路径。就是鼓励更多的创业创新的主体按照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新趋势,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趋势,产业园区与新城区整合发展的新趋势,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意融合发展的新趋势,新产业业态与新商业模式融合发展的新趋势,应用创造性的思维创造浙江创业的新领域、新模式、新组织,成就浙江经济发展的新优势。
四要营造有利于浙江“创业富民、创新强省”的共创共富的“两创”新环境。就是要按照人民大众创造财富、人民政府创造环境的共创共富的分工协作机制,通过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创业创新中的决定性作用、人民大众的主体性作用、政府部门的引导性作用和各级党组织的领导作用,营造起齐心协力、共创共富、共建共享的“两创”新环境。为打造更有竞争力、更具特色优势、更能惠及全体浙江人民的浙江经济“升级版”提供更强大的动力引擎。
【作者分别为省政府咨询委委员、特约研究员】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