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6.3
国内国际
报料电话:0571-85311890
  • 即时报
  • 新闻发布会
  • 民情在线
  • 浙江视界
  • 评论
  • 高层
  • 人事
  • 文娱
  • 论坛
  • 分享到新浪微博
  • 分享到腾讯微博
  • 分享到微信
  • 分享到邮箱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 国内综合 正文
各地相继公布“三公”经费引关注 大幅减少毋庸置疑
2014年01月26日 07:24:07 来源: 人民日报 李丽辉

  制图:宋嵩

  各地相继公布去年支出和今年预算

  “三公”经费,严控是否实打实

  近日,地方两会相继召开,很多地方随之公布了2013年政府部门“三公”经费支出情况,以及2014年“三公”经费预算,引起了社会普遍关注。

  大多数地方政府2013年的“三公”经费支出明显下降,今年的“三公”经费预算安排,也体现了“严控支出,只减不增”的要求。然而,这样一个结果也招来不少质疑,有人认为“三公”经费减的幅度还不够大,有些地方“三公”经费是“真宽松、假节约”。地方政府“三公”经费支出究竟减少了多少?对“三公”经费预算中的一些变化,应该如何客观解读?

  大幅减少毋庸置疑

  2013年,随着中央八项规定的严格执行,以及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各项规定的出台,制度的笼子越扎越紧、越扎越密、越扎越牢。数据显示,2013年,福建省“三公”经费支出同比下降近30%;海南省本级各预算单位“三公”经费比上年减少1亿元,下降约20%;江苏省党政干部2013年因公出国出境费用同比下降33%,公务接待费用下降近41%。

  不少基层干部向记者反映,去年一年上级部门的“视察、考查、检查”活动明显减少,基层的接待任务大大减轻。一些省部级领导下来调研轻车简从,跟大家一起吃自助餐、坐中巴,不再开小灶、坐小车。一年下来,公务用车和接待费用肯定会减少。

  财政部财科所副所长白景明认为,对大多数地方政府而言,无论年初预算制定得是松还是紧,“三公”经费支出减少都是实实在在的,这一点毋庸置疑。此外,不少新规是在临近年底时出台的,从具体实施到看见效果,还需要一段时间。比如,2013年11月,党中央、国务院出台《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对公务接待、公务用车、因公出国等都作了严格规定,并提出改革公务用车实物配给方式,取消一般公务用车,普通公务出行实行社会化提供,适度发放公务交通补贴。

  “公车经费是大头,一般占到政府部门‘三公’经费总数的六成以上。随着各项规定的实施和公车改革的推进,未来‘三公’经费还有下降空间。”白景明说。

  公车费用为“零”是作秀?

  2013年12月,广东省东莞市财政局“晒出”2013年市本级“三公”经费预算,预算总数为2.1482亿元。在54个部门中,有30多个部门的因公出国(境)费用预算为零;还有不少部门的公务用车费用预算为零。

  面对这一“奇特”现象,有人表示不解:难道这些单位一次国也不出,一次车也不用?这是不是在作秀?对此,当地财政部门的解释是,大部分部门已实施车改,一般行政单位都不保留车辆。只有部分需要执法用车的单位才有购车指标资格,也才会增加公务用车购置费。而因公出国费则是由市区政府严格审批、统一安排,费用不在各部门预算中列支,所以因公出国费为“零”。

  “‘三公’预算中某一项出现‘零’费用,应当具体分析、客观看待。如果是用违法手段刻意隐瞒费用,应当依法严肃查处。但像一些地方把各部门的公车上收,由机关事务服务中心进行集中管理统筹使用,是节约资金、提高效率的做法,对这样的探索应当点个‘赞’。”白景明认为。

  白景明解释说,经费上收统一管理后,在部门预算上显示为“零”,是对该项费用的如实反映,也是合理的。

  预算标准挤“水分”

  从2014年地方政府“三公”经费预算看,广西、山东、江苏、宁夏等地降幅约5%,广东、北京、湖北、上海、陕西等地下降超过10%,浙江压缩比例最高,达到30%。其他省份也明确提出了“三公”经费支出只减不增的要求。

  有观点认为,今年各地“三公”经费的压缩比例与往年相比,并没有额外突出的力度。白景明表示,新一届政府的明确承诺,是在政府任期内“三公”经费只减不增,这并不是要求各级政府的“三公”经费每年必须压缩5%。况且,合理的“三公”经费是政府运转、履行职能的必要成本,在物价和服务成本逐渐上涨的情况下,每年压缩5%甚至更多也是不现实的。

  那么,“三公”经费究竟缩减多少才合理?会不会因为预算标准过于宽松,而造成“假节约、真浪费”现象?

  “各地实际情况不一样,‘三公’经费减多少合理,很难给出一个‘一刀切’的答案。不过,‘三公’经费是真节约还是假节约,预算标准确实是关键,也是当前预算管理改革的难点。”白景明表示。

  “三公”经费的多少,要根据政府公务的实际需要,本着节约的原则来安排。这就需要精准地编制“三公”经费预算,而预算“精准”的前提,是要有具体的支出标准。目前,已经出台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因公临时出国经费管理办法》等,对“三公”经费支出规定得非常具体,应当成为各级政府部门编制“三公”经费预算的标准。

  “预算编制按这个标准,实际支出时还是按这个标准,这样‘三公’经费安排才更贴合实际。”白景明说,支出花钱不但受到预算约束,还会被具体规定再“卡”一道,双管齐下就能够有效杜绝“假节约、真浪费”。

标签: 三公经费 责任编辑: 金斌
分享到:
香艳模特内衣秀绝美身段

香艳模特内衣秀绝美身段

每日关注
  • 女子不愿结婚被男友找人冒领结婚证 状告民政局
  • 高端医疗设备依赖进口加剧看病贵 普遍比原产国价高
  • 揭秘天津联华:含“公安血统” 巨额收费去向成谜
  • 山西启动全省领导干部廉洁甄别 整治“不廉不为”
  • 京津冀近期雾霾多 主要天气原因是冷空气势力弱
相关阅读
  • 全国28省宣布下调2014年"三公"经费预算
  • 多地三公经费降幅不大 预算太宽松实为假节约
  • 多地三公经费降幅不大 预算太宽松实为假节约
  • 代表细查“浙江账本”——别让资金躺在账上睡大觉
微信分享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往期回顾

  • 【政百科】第七十期:一图读懂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
    【政百科】第七十期:一图读懂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
  • 【政百科】第六十九期:成为中国首个脱贫省份 浙江凭的是什么?
    【政百科】第六十九期:成为中国首个脱贫省份 浙江凭的是什么?
  • 【政百科】第六十八期:台风来了怎么办?防汛防台知识小科普
    【政百科】第六十八期:台风来了怎么办?防汛防台知识小科普
即时报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