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夏添在天安门广场留影
法院出具的改正裁定书
证明夏添无罪的文件
看起来,十年以后,夏添终于是一个无罪的人了。
2014年1月14日,夏母唐小琳的电话突然响起,是合肥市公安局蜀山分局打来的,说夏添的犯罪记录已被清除。
电话来得毫无征兆,就像当年通知“有罪”的电话一样。2003年,一个电话打到夏家,唐小琳得知儿子因为抢劫罪被判刑三年,缓期四年执行。但很快就搞清楚,这只是一次失误。在同一个辖区,还住着另外一个夏添。阴差阳错地,一个夏添的身份信息,竟然出现在另一个夏添的判决书上。
虽然觉得气愤,但公安局和法院相关人员迅速且诚恳的道歉,让唐小琳以为,这只是一桩意外闯进自己家门的奇事,很快将烟消云散。儿子为此受了点惊吓,仅此而已。直到2007年电话再次响起,她才知道,这“犯罪记录”如影子般一直追随着这个家庭,从未离开。
阴影是在2013年再次显现的。同样是受一个电话的刺激,唐小琳想办法去查询,这才发现儿子的信息出现在“全国违法犯罪人员信息库”里。
“我们就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了。”唐小琳说,这一次,虽然电话那端的警官笃定地告诉她,错误已经改正,但自己和家人似乎仍不敢确信。
“你还去抢别人?别人不抢你就不错了!”
1月14日,唐小琳上午接到电话,下午就有公安派来的车接他们去查询信息库。车还没到,夏添在家里已经穿好了鞋子,站在门口等着。唐小琳有些颓唐地坐在椅子上。她说,为了等这个结果,她第一次体会到“度日如年”的滋味。
一家人的生活节奏被打乱,是从2013年11月15日早上8点过响起的电话铃声开始的。那时唐小琳刚买完菜,骑车到一个十字路口,遇到红灯便停了下来。车筐里还放着儿子喜欢吃的三河米饺。
电话那端自称是派出所在核查人口信息。这让唐小琳有些疑惑,自从旧房子拆迁,自己搬到现在的住址还不到半年的时间,已经做过两次人口核查了,为什么还要再来一次?当她提出自己的疑问时,电话那端换了一个人接听,这次是位警官。
“你儿子夏添可跟你一起住?”警官问。
“是啊。”
“那他最近表现可好?”
这轻描淡写的一问,让唐小琳在路口几乎立即失控。“我儿子是不是还有什么犯罪记录!”唐小琳不管不顾地叫起来。她没有想到,这个当年误闯入自家的“犯罪记录”,竟能在这里常住下来,一呆就是十年。
2003年7月的一天,夏家的那部白色电话机突然响起。电话那端的人告诉接电话的唐小琳,要夏添到派出所去一趟。唐小琳没有多想,她也不知道,这通电话本应通往的,是附近另一个夏添的家。
那时的夏添参加完高考,刚收到合肥通用职业技术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并不是他自己理想的学校,不过有学校录取,也还不错。小学一年级时由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动了手术,夏添休学一年,高中毕业又复读一年,这让他比同龄人晚两年考入大学。
而同辖区的另一个夏添,此时已经是合肥学院大二的学生了。4月的一个晚上,大学生夏添和两个同伴一起,抢了路人一部迪比特6566型彩屏手机,5分钟左右,就被警察抓获。他说,这是为了给学校排演的话剧筹钱。
经过检察院的起诉和法庭审理,他被判刑三年,缓期四年执行。由于是缓刑,判决书被下达至派出所,由派出所对“夏添”进行管控。
“你就是夏添?”夏添记得,当时他来到宁国路派出所,接待的警官有些疑惑地问。
然后,一头雾水的夏添看到了判决书,那上面写有自己的名字和家庭住址,也有另一个夏添的犯罪经过。具体内容他已经不记得,因为当时有点蒙住了。甚至,在派出所,夏添都没有对判决书提出反对意见,只是说:“那我回家先跟我爸妈说。”
实际上,如果不是看到儿子回家后煞白的脸色,唐小琳在听到夏添说自己因为抢劫罪被判刑时,都以为是在开玩笑。在她的记忆里,夏添性格内向,不大和外人打交道。虽然小时候爷爷送他上幼儿园的时候还“能说会道”,但到了高中以后就渐渐有些沉默寡言了。股骨头的疾病经过手术已经不太看得出来,但他依然无法奔跑,而且一到阴天下雨就疼。一张残疾证将陪伴他终生。那时身高还不足1.5米的他,因为长期服药的关系,身材也开始越来越胖。
“你还去抢别人?别人不抢你就不错了!”当天,一家三口再次来到派出所问明情况时,警官对此也觉得诧异。而在法院,庭审的法官一眼就认出来,眼前这个矮矮胖胖、头发有些自来卷的男孩并不是当时站在审判席上的那个人。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