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君旭

当年炮制的周总理遗言
李君旭生平
1953年出生于浙江杭州。
1975年进入杭州汽轮机厂做学徒。
1976年5月因“总理遗言”案入狱,定性为现行反革命并判处死刑。
1977年年底获释回到原单位杭州汽轮机厂。
1980年代在《浙江日报》社、杭州大学、《东方青年》杂志、浙江团省委等处工作。
198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遗言震动世界》、《啊!龙》、《悼念班禅大师》、《〈编辑〉人情与竞争》、《外行书记》、《经营副厂长》等。《啊!龙》获全国第二届报告文学奖,《〈编辑〉人情与竞争》获浙江省首届登峰杯青年文学奖。
1989年颅内出血,导致记忆力衰退。
2014年2月9日清晨在城东医院经抢救无效逝世。
“周总理遗言”
主席、中央:
我自第二次手术以来,病情曾有短期稳定。从下半年开始,癌症已广泛扩散,虽然自觉尚好,但去见马克思的日子确实不太远了。我想,有必要向主席、中央汇报一下近来的一些想法。
患病期间,主席对我亲切关怀,使我十分感动。主席年龄大了,要注意身体。有主席为我们党和国家掌舵,是全国人民莫大的幸福,也是我莫大的欣慰。这些日子,主席在遵义会议时和我的谈话总是历历在目,百感交集。不能为主席分担一些工作,我十分难过。为了我们祖国和人民的前途,主席一定要保重。
……
朱德同志和剑英同志年事已高,要多锻炼身体,当好主席的参谋,具体分工是可以摆脱的。但是,你们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我们一辈人,跟主席那么多年了,更要以高昂的战斗精神,保持晚节。
小平同志一年来几方面工作都很好,特别是关于贯彻主席的三项指示,抓得比较坚决,这充分证明了主席判断的正确。要保持那么一股劲,要多请示主席。多关心同志,多承担责任。今后小平同志压力更大,但只要路线正确,什么困难都会克服的。
……
同志们,长期以来的病假,使我有可能回顾自己所走过的路。在这段曲折的路上,我永远不忘怀那些在我们前面倒下的先烈。我们是幸存者。1926年我和恽代英同志分别时,他说:“当中国人民都过上幸福生活的时候,我们能活着的人,一定要到死去的同志墓前,去告慰他们,死者会听到我们的声音的。”我总想着,用什么来向他们汇报呢……在弥留之际,回忆先烈的遗言,对照我们人民的生活条件,我为自己未能多做一点工作而感到内疚。……展望本世纪把我国建成一个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的壮丽前景,我充满了必胜的信心。死对于共产党员来说算不了什么,因为我们把生命交给了人民的事业,而人民的事业是永存的。唯一遗憾的是我再也不能和同志们一起前进,加倍工作,为人民服务了。同志们,一定要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一切之上,在毛主席的领导下,团结起来,争取更大的胜利。
关于我的后事,我向中央请求:一、将我的病情发展告诉全国,以免引起不必要的猜测。二、追悼会主席不要参加,会应力求简单,请小平同志致悼词。三、骨灰不要保存,撒掉。
“遗言”震动世界李君旭因此入狱
惊悉李君旭先生于2014年2月9日上午在杭州去世,感慨不已。李君旭先生曾经是《东方青年》的总编辑,我当年就是他的部下。38年前,他炮制了震惊中国的《总理遗言》。
1988年深秋的夜晚,我因受北京一家出版社之约,在李君旭家采访了他。其实那时的他已是我的“顶头上司”——《东方青年》杂志社总编辑。在问到那篇曾震动国内外的“总理遗言”的产生背景和以后发生的事时,李君旭沉思须臾,侃侃而谈……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