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日在内蒙古部分地区采访了解到,一些客运“黑车”以集团化、组织化运作方式争抢客源,逼迫正规客车经营者无法出车,呼和浩特市、乌兰察布市部分中短途客车已被“黑车”逼停。
在乌兰察布市兴和县客运车站,一名车主说,从3月10日起,兴和县至集宁区的20多辆客车因“黑车”泛滥、抢夺客源而无法出车。
“兴和县‘黑车’已经出现五六年了,都是出租车模样的小轿车,现在达到了100辆左右,可就是没有人管管,把我们挤压得都没办法正常工作了。”一名车主说。
内蒙古呼运集团呼和浩特长途汽车站一名不愿具名的工作人员说,呼和浩特去往包头、薛家湾和包头、薛家湾来呼和浩特的“黑车”,在数量上互相约定、等量存在,还相互照应,形成了“黑”客运网络。
兴和县运管所副所长苏领说,“黑车”点对点联系,流动性大、隐蔽性高,很难调查取证,有时还有不明身份车辆跟踪执法车,并向“黑车”通风报信。
与此同时,城市、旗县交通运输硬件设施和服务相对滞后,不能满足居民正常出行需求,从而让“黑车”钻了空子。
记者采访了解到,部分地方可能存在“黑车”保护伞。呼和浩特、乌兰察布部分正规运营的长途客车、出租车车主表示,运政部门执法检查、打击“黑车”的工作力度不够,不主动出击,或者搞“一阵风”式的行动,没有形成长期、持续的高压打击态势,甚至还存在执法者“养黑车”的情况。
另外,“黑车”只认准多拉快跑来钱快,有的司机无证驾驶,法律意识淡薄,极易发生交通违法行为和交通事故。但不少乘客图个省钱方便就选乘,给自身安全带来隐患。
“黑车”运营呈组织化、团伙化、网络化新倾向,加之执法不严甚至执法者犯法及乘客自身安全意识差等,使查处“黑车”困难重重。
记者了解到,运政部门只能对正在运营的“黑车”进行执法,而对其背后的组织者、调度者无权干涉。这就需要政府牵头,有关部门积极介入,群众配合、参与,共同形成打击“黑车”的高压网。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