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记者采访江苏吴江某企业老总,用固定电话打过去,对方手机一直提示“正在通话中”,打了大半天都如此。后来得知,这位老总对手机做了设置,陌生电话一个也打不进去。“我这也是被逼的。”谈起此事,这位老总倍感无奈。
半月谈记者调查发现,如今不仅某些企业负责人,一些地方干部也“学会”了看到陌生电话一律不接。“至少90%都是骚扰来电,但很多又不是一般的骚扰电话,接就等于接了麻烦。”一位和记者相熟的地方干部这样说。
“陌生电话我不接”
吴江这位老总告诉记者,不是自己摆谱,而是实在被搞怕了,很多外地的陌生电话,接了之后,就是各种名目的参选、参评、邀请、会议……“有关企业的,有关个人的,名目五花八门,不想参加,可又怕真有来头,烦透了!”
记者了解发现,接到过此类电话的企业负责人、地方干部不在少数。苏北一个副县长笑言,他从当乡长开始,就接到过骗人的“中南海的邀请”。另一位苏南企业负责人说:“内容都差不多,研讨会或者培训会,反正一句话,只要给钱,什么文凭、奖状、头衔都是小菜一碟。”
这位年过四十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前几年光优秀企业家头衔就拿了好几个,甚至还有一个是亚太范围的,“他们很直接,就说这个需要交评比费,还有相关证书、奖杯等的制作费等等,反正就是掏钱买奖”。
久而久之,这些经常被骚扰的企业负责人和地方干部学会了“反骚扰”。吴江那位老总属于比较“激进”的,通过后台处理彻底屏蔽了陌生来电。苏州一位干部说,不能学他全屏蔽,一般来说手机还是会接的,固话接的就少了,“熟悉的号码,包括固话我们都存了,而且现在手机软件也能帮着识别一些骚扰电话,这样就清净多了。”
谁“制造”了陌生电话
“我和身边的一些朋友现在都有010综合征了。”一位地方干部苦笑着说。010是北京的区号,在这些骚扰电话中,北京来电占据了不小的“份额”。这位干部告诉记者,以前主要是北京的,现在上海、一些省会城市的电话也多了起来。
记者调查发现,这些骚扰电话大致分为以下几类:一是推销图书、画册、邮册、纪念币的;二是邀请企业负责人或企业参评各类奖项的;三是邀请参加各类高端培训、研讨会、考察的;四是自称新闻单位要做正面有偿新闻或收负面“封口费”的。
这些陌生电话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来头很大”,起码会打着国家部委下属机构的旗号,有些甚至打着联合国的旗号。徐州睢宁一位基层干部说:“我们真的很难分辨真假,打这种电话的,有些还很横,你一说没这个经费,立刻就拿大帽子出来压人。有一次我们一个镇长就被一个推销理论书籍的唬住了,到处找关系打听,结果查出那个电话和其所说的单位一点关系都没有,这才安了心。”
企业负责人还头疼各种协会的“陌生电话”。一家化工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粗略算算,他们至少加入了二三十个协会,“绝大多数除了交年费,完全没用,但不加入也许就有麻烦,最怕他们打电话来,基本上都是以各种名目要钱的。”
须把权力彻底关进笼子
既然明知是忽悠,直接回绝不就行了么?当记者抛出疑问时,受访者都直言没那么简单。睢宁那位干部说:“关键就是很难分辨真假,对我们基层单位或者企业而言,可不想得罪部委办局,万一真是哪个部委的下属机构呢。”
记者了解到,尽管国家一直对部委下属机构进行精简,一些部委也经常声明自己是“被冠名”“被组织”,但现在打擦边球的依然很多。北京某部委一位公务员告诉记者,其实真的下属机构,现在不敢这样乱搞。
这些到处骚扰基层干部和企业家的,一部分是真有点关系,通过一些部门或领导搞个挂名权或合作权,“草台班子”就搭起来了;另一部分则什么真东西都没有,骗一笔是一笔。
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副教授邵晓莹说,一边是不接电话被动地“躲”,另一边是忽悠大军有增无减。中央三令五申要把权力关进笼子里,但社会上利用权力胡乱作为的现象仍然不少。
这告诉我们,不仅要限制有关部门自身的权力,对这种权力的“溢出效应”也要重视起来,把权力从根到叶都关进笼子,从根子上让这些人无法钻空子。与此同时,整个社会也要敢于直接说“不”。不可否认,正是“惹不起躲得起”的心理长期存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此类现象。(半月谈,记者刘巍巍)
扩展阅读
伪官、伪机构“高端化”招摇撞骗难辨真假
去年6月,一组据称“中国动态调查委员会主任兼党组书记”李广年包养情妇的艳照在网络上大量流传。一时间,“中国动态调查委员会”名声大噪,似乎又是一起“高官”包养情妇案被曝光。
但事情随即出现了变化。先有网帖称,中国动态调查委员会隶属于中央党校下属的科学发展观理论调查研究学会;而中央党校2013年6月22日发表正式声明,明确未曾设立过“科学发展观理论调查研究学会”,教职工中也没有名叫“李广年”的人。
通过网络搜索,记者既查询不到该机构的官方网站,也查询不到其上级单位和批准机构的任何信息。网民纷纷质疑,李广年是不是又一个“伪官”?而他所在的“中国动态调查委员会”,是不是又一家“拉大旗扯虎皮”招摇撞骗的假机构?
近年来,类似的“伪官”“伪机构”并不鲜见,而且“级别”越来越高、花样越来越多,“仿真度”越来越强。如冒充国务院政策研究室司长、副部级巡视员的赵锡永,历时3年、行经多地官场,演出一幕幕荒唐闹剧;但更令人惊讶的,还有近几年来出现的一批让人眼花缭乱的伪处长、局长和打着“国”字头旗号的“伪机构”。
如被称为“中国最牛山寨机关”的中国天平调查管理局。这场闹剧的策划者名叫章宁泉,他租用司法部原办公大楼办公室,明目张胆地冒充司法部下属机构,并成立所谓的中国天平调查管理局,其职员一律身穿与警服十分类似的“制服”,肩章、臂章、胸徽、警号、领花一应俱全,以此实施诈骗。对此,章宁泉在法庭上供认不讳,称这个“局长”是自己任命的,最终被控诈骗1000多万元。
一些社会学专家指出,类似事例并不鲜见,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号称××部、××总局、××委下属的协会和机构,而且有的还打着“国”字号招牌。这些单位名称,有的似曾相识,似是而非,但都以谋利为目的,公安机关也破获过不少这样的案例。
比如,所谓“全国城管局长联席会议”也曾引起广泛争议。尽管自称“不隶属于任何部门,不是社会团体,也不是组织机构”,但其发起人罗亚蒙却头顶全国城管执法局长联席执行会秘书长的头衔,向全国各地参会的城管部门收取费用,并遭到南京城管的实名举报。而在网上,一份“虚假机构一览表”也引起了网民的关注。在这份一览表中,像“中国质量诚信XX协会”、“中国品牌质量监督XX委员会”、“中国绿色环保产品XX委员会”之类的机构应有尽有,数量达近百个之多。
这些假机构真假难辨、迷惑性强,从网络和传统媒体上很少能获取与它们有关的信息,搞得很唬人又很神秘。看到有网友质疑“中国XX皮肤病总医院”行骗,记者多方核实也难辨真伪,该医院既没有登记电话,也查不到主管单位信息,就连XX总医院的工作人员也表示“不清楚”。而像“中国产品质量协会”这样的机构,不但上述信息无法查到,其名称本身也颇具迷惑性,与“中国质量协会”这类正规机构十分相似,很容易被误认为是同一个单位或关联单位。
山西大学社会学教授邢媛指出,真假难辨、迷惑性强、核实起来困难,这恰恰是“伪官”“伪机构”赖以生存的空间,由于这种借“壳”手法给行骗者披上了貌似合法的外衣,因此隐蔽性更强;其有组织、有机构,危害性也更大。(中国网事,记者吕梦琦梁鹏张云龙)
新闻链接
假冒国家部委“中国宣传网”被破
仅有两三个人的皮包公司,冒用中央部委的名义开设网站,并大肆对外非法承包地方频道和专题栏目,半年时间敛财20余万。近日,这家名为“中国宣传网”的虚假网站负责人、北京网宣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法人代表顾某被北京警方依法刑事拘留。记者获悉,这也是我市破获的首例冒充部委网站的合同诈骗案。
去年12月,警方发现“中国宣传网”是由一家私营公司创办,该公司除负责人顾某外,仅有一两个员工,与中央部委没有任何关系。嫌疑人顾某供述,为使假冒网站更加逼真,该网站仿照真实的部委官网,大量刊发党和国家领导人照片、时政新闻,设置时政要闻、各省市地方频道等版块。
据了解,2013年6月至12月间,顾某私刻“中宣网”网站印章,谎称中央部委下属单位,以网站合作开发为名,先后与四川、辽宁等20余个省市事主签订了地方版块的承包合同。现警方已核实诈骗合同12笔,涉案金额20余万元。目前此案正在进一步审理中。(北京晨报,记者张静雅)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