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郊就在北京”
往来燕郊两年间,小林说,最大的遗憾是不常见到白天的燕郊。
小林大学就读于燕郊,他对燕郊比对北京熟悉。他周末尽量不进城,而他的大多社交活动也都在母校周围进行。
“燕郊是我的第二个家乡,”他说。
高三那年选择大学时,当看到大学简介中的“位于北京西燕郊”,小林和绝大多数来自外地的大学同学一样,认为“燕郊就在北京”。
“那时候才发现燕郊属于河北,不在北京,直到现在毕业两年了,我发现新来的学弟学妹中还是有很多没搞清楚这回事的,”他说。
为什么要到北京?这个问题好像连被提问的必要都没有。小林的家乡福建柘荣县被他形容为“福建最小的县,差不多只有一个十字路口,两条街”,而即使是省会福州,在他眼里也“比不上北京这种一线城市,就业环境没有北京好”。
目前,燕郊共有五、六所大学,很多想到北京上大学的学生依然不断因为同样的误会被“骗”来北京。而在燕郊生活了6年之后,小林已经把生活中心安放在了燕郊的母校附近。
“我几乎所有的朋友都在燕郊,晚上的一些吃饭聚会也都是和以前的同学,或者现在的学弟学妹在学校旁边解决。”他说。
大学毕业后,建筑专业的小林在北京找到了一份为飞机设计航线的工作,没有北京户口,他也因此认为自己不算北京人。
在河北省近日出台的一系列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规划中,已经把燕郊地区列入修建与北京相连的地铁、轻轨的规划,“燕郊就在北京”这个“美丽的误会”在将来可能会更具迷惑性。小林觉得这是好事,但另一方面,他又担心燕郊房价会上涨。
小林说他在福建老家有房,暂时不考虑在燕郊买房。“买房的话,自己都没有钱来做其他事情了,看情况吧,福建至少没有北京污染这么严重。”
说起未来到底要去哪儿,和大多数同龄人一样,小林说他没仔细想过,“看情况吧”。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