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菜价再度陷入低迷,部分蔬菜价格跌破“一元”,“菜贵伤民,菜贱伤农”的跷跷板,再次失去平衡。在部分产区,蔬菜陷入大量滞销。
“菜贵伤民,菜贱伤农”的局面,近年在我国已经多次上演,“蒜你狠”“蒜你贱”之类的调侃也层出不穷,对稳定民生需求产生的影响不可忽视。分析人士认为,我国应当避免“救火式”调控,加强对农业生产组织化的引导,强化农业信息预警,并减少“救火式”调控,从而稳定农产品价格。
菜价再陷低谷,部分产区蔬菜“卖难”
近期,山东、北京等城市蔬菜价格大幅下跌,部分蔬菜价格创下近年新低,不少地区出现多个品种的“一元菜”。
记者27日在济南市中区舜玉北区菜市场见到,卷心菜、芹菜、大白菜等蔬菜品种的价格均在1元/斤以下,西红柿、土豆等蔬菜的价格也在1元/斤上下浮动。
在北京新发地蔬菜批发市场,25日蔬菜加权平均价每公斤2.09元,同比下降将近35%。其中,北方大棚黄瓜、圆茄、长茄、西葫芦、丝瓜、苦瓜;南方豆角类、椒类等蔬菜价格全线下降,特别是北方大棚叶类菜价格降幅明显。上周,北京批发市场菜价创下5年来新低。
商务部农副产品价格监测数据也显示,除生姜外,多数应季蔬菜价格自3月下旬以来持续走低,黄瓜、西红柿、茄子等菜价已连跌8周。
在我国蔬菜主产地之一的海南省,辣椒、茄子等品种的蔬菜价格跌入低谷,菜农陷入“丰产不丰收”的局面。
低迷的菜价让许多菜农的努力成为泡影。海南省乐东县保国农场种植户吉福城介绍,今年当地茄子大丰收,亩产在7000斤以上,但价格却从春节期间的每斤2元一路跌到每斤3到4角钱。吉福城说,如果连人力、土地、农药、肥料等投入都算上,茄子每斤卖到9角钱才能保本。按现在的行情,他们一亩地得亏三四千元钱。
在乐东县东黎族自治县保国农场、志仲镇、万冲镇、大安镇等地,茄子遭遇“卖难”大量滞销。乐东县万冲镇德岩村的一名菜农告诉记者,近期很少有人收茄子,当地菜农也不摘茄子了,任由茄子烂在地里。“摘茄子还要付工费,越摘越亏。”
气温回暖加种植面积扩大致菜价低迷
一些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近期蔬菜价格持续下降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今年气温普遍偏高,导致南北蔬菜“撞车”;同时,蔬菜种植面积和产地格局的变化,也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蔬菜价格。
新发地市场统计部负责人刘通认为,今年气温普遍偏高,导致南方和北方产区蔬菜“撞车”。以北京市场的菜花为例,云南、四川等地的菜花还没有退市,就受到上海、浙江、福建菜花的挤压,河南、陕西的菜花又紧跟着上市,如今河北菜花也大量入市,导致价格一直处于低迷的状态。大白菜、圆白菜、白萝卜、莴笋、青蒜、豆角类、椒类等蔬菜品种也遇到了类似的情况。
除季节因素影响外,蔬菜种植的面积也在上升。国家发改委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秋冬蔬菜面积较上年增加了400万亩。今年1月份,全国580个重点县蔬菜产量86万吨,同比增长8.6%;2月份产量78万吨,同比增加5.3%。
此外,一些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蔬菜产地格局的变化,也对蔬菜价格的波动产生了推动作用。近年,北方蔬菜产区种植面积持续扩大,对南方蔬菜的依赖程度正不断降低。据农业部统计,今年北方地区日光温室面积较去年增加100万亩,往年冬季需要从南方长途运输的菠菜、油麦菜、小油菜等绿叶菜,今年由于北方大棚生产上市量翻番,价格明显低于往年。
值得警惕的是,近年蔬菜价格波动频繁,单一蔬菜品种价格大起大落的局面频繁上演,已经成为让菜农和市民都头疼的痼疾。去年“神农丹”事发之后,全国生姜一度陷入滞销,部分产区农民弃种;而今年以来,多地生姜价格超过10元/斤,部分地区生姜比猪肉还贵。价格上涨、农民跟风种植导致面积上升、价格下滑、农民弃种,再引发价格上涨的现象,已经成为生姜、大蒜等小宗农产品价格波动的一大怪圈。
政府有所为还需有所不为
对于农产品价格屡屡出现大起大落的现象,一些专家和业内人士认为,政府部门的“救火式”调控无益于解决问题,应当将重心放在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加强风险预警等方面,让市场“无形的手”和政府“有形的手”协调配合,保障农产品价格的相对稳定。
“对农产品价格的大起大落,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中国(海南)发展改革研究院海南研究所所长夏锋认为,成熟的市场体系需要政府发挥引导作用,而不是干预作用。目前来看,在菜价高企时,种植户缺乏市场运作能力,政府经常进行“救火式”的被动调控,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只会陷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怪圈。
“避免蔬菜价格暴涨暴跌,需要打破小农经济、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卓创资讯分析师孙光梅认为,政府部门应充分发挥农业合作社和散户的作用,引导发展订单农业,制订质量联保政策,利用农合组织在规模种植、管理技术、销售渠道等方面的优势,提高菜农蔬菜产量和销售量,增强农民在市场经济中的话语权和议价权。
此外,业内人士建议,政府部门还应加强鲜活农产品监测预警等基础性工作,让农产品市场监测的“风向标”更精准。刘通等人认为,避免农产品种植面积和价格的大起大落,政府部门还应围绕鲜活农产品产前、产中和产后全产业链,健全鲜活农产品监测预警机制,加强和完善农产品信息统计发布制度,改进面向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信息服务,及时对农业生产及鲜活农产品市场状况进行准确研判和科学解读,合理引导鲜活农产品市场生产和运行。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