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6.3
国内国际
报料电话:0571-85311890
  • 即时报
  • 新闻发布会
  • 民情在线
  • 浙江视界
  • 评论
  • 高层
  • 人事
  • 文娱
  • 论坛
  • 分享到新浪微博
  • 分享到腾讯微博
  • 分享到微信
  • 分享到邮箱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 国内综合 正文
土壤“多路吸污”难治理 每年受污粮食达1200万吨
2014年05月22日 08:40:25 来源: 经济参考报 齐海山 陈刚 吴涛 白明山

  工业污染、城市污水、过度使用化肥……在种种污染源侵蚀下,万物赖以生存的大地如今满目疮痍,土壤安全正岌岌可危。《经济参考报》记者在吉林、广东、江苏、河北等地调研了解到,土壤污染问题正逐步动摇我国粮食安全根基,在垃圾围城、土壤重金属污染、食品安全等问题愈演愈烈的今天,无好地可用、无好粮可吃等问题正引发民众担忧。

  土壤污染侵蚀“舌尖上的安全”

  土壤污染造成的粮食安全问题,往往导致“一竿子打翻一船人”:一个镇的粮食出问题,全市甚至全省都被市场“抛弃”。

  “看到哪个县出了毒大米,那个省的大米都不敢买了。”多位广州市民近日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而年加工量达4万吨的广东某米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则透露,由于土壤污染,该厂的产品在某批次被检出镉超标后,声誉一落千丈,销售量锐减一半。“消费者不知道土地到底被污染没有、污染有多大,即使产品都是检测合格才出厂,很多人也不相信。”

  对此,中国粮食行业协会玉米分会副秘书长刘笑然表示,民众出于天然的安全性保护心理,很难会选择出现“镉大米”等问题的农产品地区所产粮食,这往往导致“一竿子打翻一船人”:一个镇出问题,全市甚至全省都被市场“抛弃”。

  当前,我国粮食生产在政策扶持、科技支撑、农业机械化等关键环节形成了一套有效的保障机制,去年粮食总产达60193.5万吨,同比增长2.1%,取得“十连丰”。但高残留、“毒大米”、重金属超标等问题频频出现,土壤污染问题已间接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并造成一定的社会恐慌,使粮食质量出现信任危机,并危及我国粮食安全。

  去年,广州市的一项抽检结果显示44.44%的大米存在镉含量超标,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据分析,“镉米”出现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一些大米产地土壤遭受镉等重金属污染,在食品安全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土壤污染治理已刻不容缓。而随着“镉米”事件持续发酵,从大米生产企业到大米市场,再到农户,整个产业链条都遭到冲击,一些粮企要么停产要么减产,粮食库存不断增加,大米价格持续下滑,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告诉记者,当前我国每年受重金属污染的粮食高达1200万吨,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亿元,这些粮食可养活4000多万人。不管是土壤重金属污染还是面源污染,所带来的危害不断通过农产品影响人们健康,加上以往土壤污染数据不透明及环境污染问题多发,还在社会上产生了一定的恐慌心理。

  土壤“多路吸污”难治理

  以农业生产为例,不断“增肥”的施肥方式已经让土壤不堪重负,耕地陷入“越施越肥、越肥越施”的怪圈。

  位于珠三角边缘的韶关大宝山矿区,自上世纪七十年代起曾长期存在废土废石露天存放、废水直接地表排放等严重问题,本世纪初进行的监测显示,当地土壤含铝超国家标准44倍,含镉超标12倍。韶关市环保局副局长张彬表示,对于大宝山矿区的污染控制,现在仍是“枯水期没事,丰水期没法”,降雨丰富的当地每年会有近7个月无法控制污染。

  “工业污染、城市污水、农业投放等多种污染源,对土壤形成了综合性污染,并产生累加效应,呈现 新老 污染 物并 存、 无机 有机 污染 混合 的局面。”河北省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站长唐铁朝认为,土壤污染的途径众多,从来源看大体包括有机污染物、无机污染物、放射性污染物、固体废弃物以及病原微生物。

  广东省耕地肥料总站站长曾思坚称,当地土壤污染原因多样,有农业生产中过度使用化肥等面源污染,有工业废水废弃物污染,还有矿区周边因采矿等造成的污染,这些污染源目前都难以控制。

  以农业生产为例,不断“增肥”的施肥方式已经让土壤不堪重负,耕地陷入“越施越肥、越肥越施”的怪圈。南京农业大学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研究所所长潘根兴表示,由于化肥不含有机质和腐殖质,大量使用化肥后,土壤团粒结构就会遭到破坏,造成土壤板结和肥力下降。当土壤和作物处于不健康状态时,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作物发病率高,因而又不得不加大农药的使用次数和使用量,造成污染加剧。

  作为国家的粮食主产区,吉林省大约有一半以上的耕地已十几年不施用农家肥,化肥亩施肥量达50公斤以上,全省85%以上的耕地每年都使用化学除草剂,平均每公顷用量约5公斤。同时,各地因覆膜面积不断扩大,土壤残留地膜碎片增多。“不仅污染土壤,对地下水和食品也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吉林省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专家贾乃新表示。

  治污有待详细数据支撑

  “从公开数据再到进行全国土壤污染治理距离还很远!目前掌握的仅是全国土壤污染的总体态势,给出准确的土壤污染面积数据有较大困难。”

  当前,“千呼万唤始出来”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使全国土壤污染数据“迷雾”开始消散,但是,土壤污染详细调查数据、污染控制难和修复技术滞后等多重难题仍困扰着我国土壤污染治理。

  一年前,北京两高律师事务所律师董正伟申请有关部门对全国土壤污染数据进行信息公开,但被环保部以“属于国家秘密”为由拒绝。历经近十年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显示,我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对比“七五”时期,全国表层土壤中无机污染物含量增加比较显著,其中镉的含量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增加,在西南地区和沿海地区增幅超过50%,在华北、东北和西部地区增加10%到40%。

  “从公开数据再到进行全国土壤污染治理距离还很远!目前掌握的仅是全国土壤污染的总体态势,给出准确的土壤污染面积数据有较大困难。”广东省地质实验测试中心总工程师刘文华告诉记者。多地基层官员认为,较为“粗线条”的调查结果,对地方的土壤治理来说作用并不大,因为就算是一个地方,可能一块地跟另一块地的差别都很大。

  记者获悉,当前,全国以及省市一级更清晰的污染数据并不全面。广东省国土资源厅执法监察局局长李师称,据国土资源部和广东省2012年通过验收的调查显示,仅珠三角地区,不适宜种植农作物的三级和劣三级土壤就占到土壤总面积的22.8%,主要超标元 素为 镉、 汞、 砷、 氟。 然而 ,除 了这 个“22.8%”之外,广东土壤污染的整体状况究竟如何,就成了一笔“糊涂账”。

  一些地方不愿意公布本地土壤污染的具体数据,最大的理由是“数据敏感,怕引发恐慌”,但“公布不恐慌,不公布反而恐慌,让大家知道哪些土地是安全的 ,哪 些是 不安 全的 ,正 应了 老话 ‘说 破无毒’。”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李小平直言道。

标签: 土壤 责任编辑: 吴振宇
分享到:
香艳模特内衣秀绝美身段

香艳模特内衣秀绝美身段

每日关注
  • 女子不愿结婚被男友找人冒领结婚证 状告民政局
  • 高端医疗设备依赖进口加剧看病贵 普遍比原产国价高
  • 揭秘天津联华:含“公安血统” 巨额收费去向成谜
  • 山西启动全省领导干部廉洁甄别 整治“不廉不为”
  • 京津冀近期雾霾多 主要天气原因是冷空气势力弱
相关阅读
  • 铲除“抱团腐败”滋生的土壤
  • 让潜规则失去土壤、通道和市场
  • 中国16%土壤面积已受到污染 耕地土壤质量堪忧
  • 全国近3%耕地土壤遭受中重度污染
微信分享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往期回顾

  • 【政百科】第七十期:一图读懂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
    【政百科】第七十期:一图读懂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
  • 【政百科】第六十九期:成为中国首个脱贫省份 浙江凭的是什么?
    【政百科】第六十九期:成为中国首个脱贫省份 浙江凭的是什么?
  • 【政百科】第六十八期:台风来了怎么办?防汛防台知识小科普
    【政百科】第六十八期:台风来了怎么办?防汛防台知识小科普
即时报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