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江县把治水作为转型升级最关键的突破口,2013年以来,浦江县坚持“整治、建设、转型”三管齐下,强势推进“五水共治”工作,并以此为契机,着力推进农业发展方式、产业结构、科技创新和管理方式等的转型升级,实现农业发展由小规模分散经营向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经营转变。
一、猪棚变大棚,促进养殖业跟种植业的相互转化。2013年4月,我县全面启动了浦阳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把畜禽养殖污染整治作为全县水环境三大整治之一,截至2014年4月20日,全县已关停、拆除287家养殖场,共拆除畜禽栏舍面积9.47万平方米,减少生猪2.21万头,生猪养殖户减少549户,其中80%以上为散养户,禽减少13.09万羽,家禽养殖户减少1631户,其中98%为散养户。葡萄作为浦江的优势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全县葡萄种植面积从六年前的8000亩,发展到2013年底的3.5万亩,设施化栽培面积从300亩,扩展到2.5万亩,产量达5.4万吨,产值从过去的4000万元,猛增到2013年底的4.6亿元,成为农民增收的一大途径。我县积极鼓励污染型养殖业向可消纳污染物的种植业转变,吸纳已关停的养殖户种植葡萄,夫妻2人种植3亩葡萄举例,按亩产值1.5万元计算,可收益4.5万元。2013年以来,全县葡萄种植面积新增1.6万余亩,新增产值预计能达到2亿元。
二、禽场变农场,培育生态养殖模式。我县积极鼓励单一种植、养殖的家庭农场扩大产业,通过土地流转,成为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型家庭农场,使养殖场获得与其规模相匹配的消纳地,实现畜禽排泄物就近就地资源利用。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截止2013年底全县土地流转总面积达7.36万亩。家庭农场发展迅猛,2013年以来全县家庭农场发展驶入了快车道,由年初的14家发展至目前的228家,增长15倍。如县外贸养殖场年出栏规模达6万头,预计每天产生排泄物70吨,为消纳这些排泄物,养殖场流转了近千亩山林,并且与香榧种植企业进行对接,发展循环农业。积极培育生态养殖模式,引导养殖业由平原向山区发展,由田地向山地发展,采取农牧结合的“畜禽—肥料—作物”、“畜禽—沼液—作物”的生态循环模式,以及“综合利用型”和“生态处理型”的畜禽生态养殖模式。
三是传统农户变新型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我县大力培育和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使之向组织化、规模化、规范化发展。截止目前,全县经工商登记注册的合作社已从2011年初的223家发展到现在的450家,增长1倍。我县拥有农业龙头企业43家,其中省级2家,市级19家,县级22家。我县积极推进农业招商引资,鼓励股份、联建合作机制以及工商资本投资兴办标准化生态养殖场,增加社会资本对农业的投入,引导一批水晶企业等工商业主从事农业产业,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近两年,已成功引导50多个工商企业、个体户逾10亿元工商资本和社会资本投入到“现代农业”中。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