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组织召开全省农业系统水环境治理工作会议,就是要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五水共治”决策部署和李强省长讲话精神,研究落实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农业水环境治理的任务和要求,动员全省农业部门全力投入农业治水之中,全面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进农业转型升级,为农业现代化实现和美丽浙江建设作出积极的贡献。下面,我以“治水倒逼促转型、生态兴农美田园”为主题,讲四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农业水环境治理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当前农业工作正面临全新的形势,治水倒逼转型给我们以全新的任务和要求。近年来,我省围绕生态文明建设战略部署,按照生态省和美丽浙江建设总体要求,完善法律政策,创新推进机制,积极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大力开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不彻底、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不充分、农业结构布局不合理等问题依然十分突出,目前已日益成为社会和媒体关注的热点和焦点之一。我们要深刻认识农业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自觉把开展农业水环境治理放在重中之中的位置,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
(一)全力投身农业水环境治理,全面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是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五水共治”决策部署的积极行动。为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科学决策,提出要以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为突破口倒逼转型升级和美丽浙江建设。夏宝龙书记要求治污水主要抓好清三河、两覆盖、两转型。两转型中一个就是农业转型。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建立完善农业面源污染减排和治理机制。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实施“河长制”进一步加强水环境治理工作意见明确要求,要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全面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扎实推进畜禽养殖污染减排。农业水环境治理是“五水共治”的重要内容,是农业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一定要按照“五水共治”的任务书、时间表、责任状,以刻不容缓、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扎实推进农业治水各项工作,力争在全省水环境治理工作中干在先、走在前。
(二)全力投身农业水环境治理,全面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是破解农业资源环境约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811”环境整治和生态循环农业建设,我省治理完成规模养殖场3万多家,农业生态环境得到一定改善。但是,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任务依然艰巨,在畜牧业上,主要存在小规模分散养殖治理不到位、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滞后、部分地区养殖过载、种养结合不够紧密、畜禽排泄物对水体的污染局部地区比较突出等问题。种植业上,主要存在单位面积化肥、农药施用量大,农药包装废弃物、废弃农膜随意丢弃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既有投入力度不足、生产主体生态环保责任落实不到位等原因,也与农业部门长期形成的重生产、轻生态的惯性思维密切相关。我们要遵循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紧紧把握省委省政府“五水共治”的大势和机遇,乘势而为,克难攻坚,以环保的硬约束为底线,强化主体责任,加强政策引导和执法监管,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各项工作,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三)全力投身农业水环境治理,全面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是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我省农业经历了一优两高、效益农业、高效生态农业的发展历程。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提出“高效生态农业”的发展战略,以“高效、生态”为目标,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随着“四化同步”的推进,特别在我省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高效生态农业强省、特色精品农业大省”的建设目标要求农业发展在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农民收入增加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同时,必须把节约能源资源、有效防治污染、优化生态环境作为更加重要的目标取向,要求我们坚持生态优先理念,实现生态和高效共赢。农业以土而立、以肥而兴、以水而旺,我们要把农业水环境治理自觉融入农业现代化“8810”行动之中,把环境倒逼的外部约束转化为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形成合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强劲动力。
总之,我们全力投身农业水环境治理,就是全力抓农业转型、全力抓层次提升、全力抓农业农村改革发展,真正体现落实生态优先的要求。各级农业部门一定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齐心协力打好农业治水攻坚战,着力打造具有浙江特色、时代特征的生态农业、美丽田园,努力为美丽浙江建设增添新色彩。
二、突出重点,明确农业水环境治理的总体目标和任务
李强省长在全省“五水共治”现场会上指出,农业化学需氧量达20.4万吨,农业氨氮排放量达2.7万吨,强调要切实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从今年起,所有畜禽养殖场都要制定污水处理方案,没有污水处理方案和设施的要限期关停,要积极推进化肥、农药的减量使用,从严防控重金属、持久性有机物对土壤的污染。
根据省“五水共治”的工作部署,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省农业水环境治理工作总体思路是:紧扣“生态农业、美丽田园”建设目标,以“治水倒逼促转型、生态兴农美田园”为主题,以实施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与排泄物资源化利用、畜禽生态养殖提升和种植业肥药双控、减量三大工程为主抓手,坚持政府主导、强化主体责任、完善运行机制,通过治水全力推进养殖污染全面治理,化肥农药逐步减量,着力形成产业布局生态、资源利用高效、生产全程清洁、环境持续优化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
主要目标是:畜禽养殖污染整治,要在2013年拆除低小散养殖户4.05万户、减少生猪饲养量480万头的基础上,2014年完成2/3左右、10000家以上50-100头小规模场整治,完成15000家以上100头以上规模场的设施修复改造和标准化提升,到2015年全面完成规模场的治理任务,基本实现畜禽养殖排泄物生态消纳或达标排放。到2017年,全省实现10万吨化肥农药减量,100万吨商品有机肥推广,1000万吨沼液资源化利用,氮肥使用量下降8%、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少10%以上。
根据以上思路和目标,坚持污染治理和转型提升并重,重点要做到三个全力推进:
(一)全力推进畜禽养殖污染全面治理。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是农业治水的重中之重。要把畜禽养殖场(户)作为治理责任主体,把畜禽养殖排泄物生态消纳或达标排放作为治理衡量标准,严格执行“三个一律”,即禁养区畜禽养殖场(户)一律关停;达不到生态消纳或达标排放的畜禽养殖场(户)一律限期整治、限期整治不到位的一律关停;不能做到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的畜禽养殖场(户)一律关停。要大力推行畜禽规模化养殖和设施化、生态化改造,落实畜禽养殖排泄物生态消纳措施和达标排放标准,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逐场逐户排出时间表、责任人,签订协议、承诺书,建立档案,落实养殖业主主体责任,全省所有养殖场都要制定排泄物和污水治理方案。
(二)全力推进种植业污染防治。我省种植业复种指数高、高产作物品种多,单位面积化肥农药施肥较多,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近几年,全省化肥施用量稳定在92.2万吨左右,化学农药施用量在6.3万吨。由于利用率较低,化肥农药的流失成为水环境污染的来源。要加大政策扶持和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增加有机肥、配方肥和新型肥料应用,通过肥效提升和养分替代减少化肥用量。普及深化测土配方施肥,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减少化肥施用和流失,提高化肥利用率。持续推进秸秆还田、绿肥轮作等。要通过进一步推进病虫害统防统治、绿色防控和高效农药替代,实现农药减量。农药包装物和农膜废弃物随意丢弃,也对农业生态环境造成了污染,要坚持试点先行,全面构建废弃农药包装物的回收处置体系。要进一步完善废弃农膜回收处置市场化运行机制。
(三)全力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也是弱质产业,长期以来重生产、轻生态,要转变观念、转型升级十分困难和艰巨。随着“三改一拆”、“五水共治”的深入推进,我们已经深切感受到加快农业转型的倒逼和压力,已到了非治不可、非转不行的阶段,以治促转、快治快转是必然要求和重要路径。我们要在治中转出空间布局的优化,按照畜牧业生态布局和种养配套要求,科学编制落实生态畜牧业发展规划,实现畜牧业和种植业的有机结合,形成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的产业体系。要在治中转出产品品质的提升,通过有机肥、沼液的大量使用和化肥农药减量,以及标准化、清洁化生产技术的应用,品质农业的目标更加接近。要在治中转出生态环境的改善,随着面源污染的全面治理,农业生产、生活、生态功能更加凸显,美丽田园的愿景更加清晰。
三、狠抓落实,扎实做好2014年农业水环境治理各项工作
2014年是农业水环境治理的首战之年,各级农业部门要以首战必胜的信心和勇气,发扬“钉钉子”精神,明确目标、细化措施,强化责任、狠抓落实,确保各项任务的完成。
(一)科学编制农业水环境治理实施方案。目前,各地政府正在制定“五水共治”总体方案,农业部门要根据当地政府的统一部署,结合当地产业发展、环境承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要求,在与省级实施方案相衔接的基础上,编制农业水环境治理实施方案(2014-2017)和2014年工作计划。着重要把握几点:一是底数要实。各地要加强调研分析,全面掌握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现状。畜牧业要摸清养殖场户数、饲养量、排泄量、治理和利用情况。种植业要摸清农药、化肥、有机肥施用及减量情况,以及生态消纳地分布。二是目标要清。省里方案分解落实到各地的年度目标任务是底线,各地要自我加压,按照就高不就低、积极可行的原则,跳起来摘到桃子的标准,确定工作目标。三是责任要明。要按照“工作目标制、目标项目制、项目责任制”的要求,要制订任务书,排出时间表,签订责任状,做到任务明确,责任到人,确保省里确定的任务一项不漏,并根据当地实际,做好增补和完善。各地方案要在3月底前报省农业厅。
(二)合理划定畜禽养殖禁限养区。要抓紧明确畜禽养殖业的生态功能布局,今年上半年,全省要依法调整划定禁限养区。禁养区内的养殖场一律要在年底前全部关停或搬迁,限养区要坚决依法一律限期整治、达标审核,宜养区要根据环境容量确定养殖规模,推进转型提升。法律明确规定在饮用水的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以及其他人口集中区域,要禁限制畜禽养殖。要充分考虑禁限养对农民增收的影响,按照“谁拆迁谁补偿”原则对养殖主体进行合理补偿。农业部门要加强转产转业的指导,采取免费培训、政策扶持等方式发展生产,有条件的要引导搬迁农户建设生态家庭牧场。
(三)扎实开展畜禽养殖污染治理。要按照“三个一律”的总体要求,坚持分步推进,分类指导,采取不同的措施,做好治理工作。一是推进规模养殖场治理。对所有养殖场(户)都要制定治理方案,落实治理责任,分类分批开展治理。今年重点要完成10000家50-100头小规模养殖场污染治理;15000家100-1000头中等规模场设施修复改造;完成1300家1000头以上规模场标准化改造。各地要根据当地实际,加大工作力度,加快治理进度。二是推进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落实养殖环节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补助政策,倒排计划,加快42个病死动物无害化集中处理厂建设,推进乡镇无害化处理池(窖)或病死动物收集点建成。目前,全省已有29个立项启动建设,13个未启动项目的县(市、区),要在6月底前启动。到2014年,全面完成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并建立长效运行机制。三是推进水禽旱养。针对我省水禽养殖量较大的现实,通过建设养殖场地、禽舍建筑、笼养设备、自动给水给料系统、控温控湿设备以及污水处理系统,扶持建设一批标准化养禽场(小区),2014年建标准化水禽场102个。四是推进生态养殖。通过标准化猪舍、养殖场节水节料、粪污收集处理、无害化处理等设施化改造和清洁生产技术应用,提升改造年出栏3000头以上生猪规模场800个。在区域调整与搬迁转移中,引导养殖“上山入园”,结合农业“两区”布局,配套发展适度规模的生态养殖场,2014年建成300家。全面完成存栏100头以上规模猪场种养对接,落实生态消纳地600万亩。
(四)全力推进畜禽排泄物资源化利用。以沼液综合利用、有机肥生产应用为重点,推进畜禽排泄物资源化利用。一是加强沼液综合利用。目前我省沼液资源化消纳利用约占总量的30%。要推广鄞州、浦江、龙游等地做法,以县(市、区)为单位科学规划布局种养对接,落实生态消纳地,加快建设沼液收集、贮存和利用配套设施设备和管网,配置运输车辆,建立就地消纳和区域性配送的有效运行机制,推进沼液资源化利用。2014年新增沼液利用量400万吨。二是加大商品有机肥的生产应用。目前我省商品有机肥生产推广量50万吨,只加工利用了畜禽粪便总量的不到20%。要鼓励支持商品有机肥企业扩大生产,抓紧修订商品有机肥标准,使之更科学、更严格。加大原料和产品抽检密度,强化畜禽饲料添加剂使用监管,特别是加强对生活垃圾、城市污泥等作为原料的监管。把新垦造耕地、经济作物施用商品有机肥作为重点领域,并扩大在标准农田质量提升、耕地地力维护等方面施用。推动养殖主体与有机肥加工企业的有效对接,通过签订协议,推进畜禽粪便的收集,2014年新建区域性的集粪收集处理中心30个。
(五)深入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农药化肥减量施用是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重要内容。一是推进有机肥替代化肥。加大政策补助力度,大幅度增加商品有机肥利用,实现以有机养分替代部分化学养分,使有机肥替代化肥成为常态。2014年推广商品有机肥65万吨。要加大整建制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力度,优化肥料结构和施肥方式,提高施肥精准率,减少养分流失,2014年氮肥使用量减少5%。二是推进病虫害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进一步完善补贴政策,培育专业化服务组织,开展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建设,加快推广病虫害统防统治,2014年推广统防统治450万亩。加大两高农药替代力度,加快淘汰10%草甘膦水剂等环境兼容性差的农药品种,全面推广应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等环境友好型农药。2014年化学农药施用量比2012年减少3%以上。三是开展废弃农药包装物和废弃农膜回收处理试点。推广余杭做法,采用“农药经营单位折价回收、有资质的环保单位规范化处置”的方式,全面构建废弃农药包装物的政策支撑、回收处置和组织监管体系。2014年组织14个县(市、区)开展废弃农药包装物回收处理试点,完善废弃农膜回收处置市场化运行机制。
(六)做好六大水系农业治水工作。根据“河长制”要求,钱塘江、瓯江、曹娥江、苕溪、飞云江、运河等六大水分别由省领导担任河长,开展水环境治理。其中运河由黄旭明副省长任“河长”,省农业厅为联系部门。各地要把农业治水工作任务分别落实到涉及当地的六大水系治理方案中。杭州、嘉兴市和部分县(市、区)农业局是当地运河“河长制”联系部门,要切实做好运河治理有关工作,按照要求在3月底编制完成实施方案。
(七)推进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把农业水环境治理与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畜牧业转型升级、农业“两区”建设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等工作有机结合、同步推进。组织实施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双百”工程,开展整县制生态循环农业创建试点,形成区域布局结合、推进机制联动、示范项目集聚的局面。按照把农业“两区”建设成为生态循环农业样板区、示范区和集聚区的要求,今年开始,现代农业园区验收必须达到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标准。2014年认定省级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县8个、示范区20个、示范企业20个。同时,各地要借助“五水共治”的契机,积极争取农田水利、农业节水等项目,加快农业设施装备建设。要注意防止河道清淤对耕地造成的二次污染。
四、强化保障,确保农业水环境治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农业水环境治理是当前重中之重的工作,各级农业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精心部署安排,全面强化保障,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一)强化组织领导。为确保农业治水各项工作落实,厅里已成立了农业水环境治理领导小组,我任组长,分管副厅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并抽调人员,实行实体运行。各级农业部门也要快速行动起来,成立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治水领导小组,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要定期分析研究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形成上下联动机制。厅里建立了信息报送制度,实行月统计、季通报。各地要及时向厅治水办报送农业水环境治理和运河水环境治理的进度、做法、成效、领导重大活动等信息。
(二)强化监督检查。农业水环境治理重点工作任务已经列入省政府对地方政府、省厅对各市农业部门的考核。各级农业部门也要把指标任务列入到当地政府对乡镇和部门考核之中。厅里建立了厅领导定点联系制度,定期对各市组织开展检查,对于工作推进不力或进度慢的县(市、区),开展重点督查。各地要建立班子领导联系重点乡镇、重点治理项目制度,实行工作人员分片、分场包干负责。要主动加强与环保等部门的合作,对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和设施运行情况开展定期巡查,联合执法,查处一批偷排漏排行为。
(三)强化政策保障。要进一步把省里近几年出台的关于畜牧业转型升级、污染防治、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等政策落实好。省政府即将出台加快发展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的意见,省厅也将下发关于全面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工作推进方案,各地要根据各自实际,制订细化的实施意见或方案。省厅将争取并加大资金整合力度,推进农业治水工作。要明确以地方投入为主的财政支持制度,各级农业部门要争取将农业治水所需资金纳入地方“五水共治”统筹安排。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引导工商资本、民间资本进入有机肥加工、农膜回收等领域。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明确种养殖主体的污染治理投入责任。按照成本内部化原则,形成政府扶持、企业主体、市场化运行的农业污染治理和资源化利用长效机制。
(四)强化技术支撑。要坚持科学防治,明确技术路线,突破技术瓶颈,实现污染治理可评价。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畜禽规模养殖排泄物资源化利用技术;依托省“三农六方”科技合作平台,组织开展商品有机肥(沼液)重金属问题形成机理及施用影响、沼液净化浓缩、畜禽规模养殖污染工程化处理技术集成等研究;要通过开展培训、实地指导、现场观摩等形式,推广应用一批先进适用的污染防治和资源化利用技术。各地要加强与统计部门的衔接,建立一套科学的化肥、农药施用情况统计和减量增效核算评价指标体系。
(五)强化宣传引导。农业治水需要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合力推进的氛围。要以“治水倒逼促转型、生态兴农美田园”为主题,组织开展系列宣传活动,重点宣传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举措、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典型、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成果。对治理不力、严重污染水环境的生产主体进行媒体曝光。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