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2013年度中央部门决算公开在网上拉开大幕,涉及至少95个中央部门。记者当日对近80家单位统计发现,中央部门决算总额超过7300亿元,其中至少有20多家单位因追加预算等原因导致决算支出超过预算支出额度。此外,在这些部门公布的数据中,“其他支出”一词频频出现,据新华社消息,汇总财政部近日公布的2013年全国公共财政支出决算,散布在各表格中的“其他支出”总额约1.3万亿元。
决算总览
史上“最强力”公开 95中央部门“发榜”
随着国土资源部等部门在网上公开2013年决算,7月18日,2013年度中央部门决算公开如约而至。按年初报送全国人大审查的部门数量,本次决算公开涉及95个中央部门,而从公开细化程度上则堪称“史上最大力度”。
18日一天全部公开
今年是中央各部门自2011年以来连续第四年向社会公开部门决算,一并公开的还有社会关注的各部门“三公经费”和行政经费决算。
记者从财政部了解到,此次中央部门决算公开力度空前,除公开范围、内容和格式上与三个月前的2014年度部门预算公开保持衔接,还会更细化、更人性化。如为方便媒体和公众查阅公开信息,在公开时间上除要求各部门统一在7月18日公开,还要求于当天工作时间结束前全部公开完毕;凡通过中央部门门户网站公开的,要求都在网站首页明显位置进行公开。
晒细账有所体现
此外,对一些重点收支的公开,公众除了能看到2013年决算数,还会看到2012年决算数和2013年年初预算数。
2013年是八项规定执行的第一年,各中央部门决算数有何变化是检验各部门落实八项规定成效的重要数据。专家指出,关键要把决算和预算横向对比,如果决算低于预算就是好事,如果高了就要看部门解释是否合理。
今年中央部门决算公开范围也进一步扩大,从以往报送全国人大审查的部门,扩大到除涉密部门以外所有使用财政拨款的部门和所有财政拨款安排“三公”经费的部门。
对于公众要求的“晒细账”,今年亦有体现。据悉,此次公开除涉密信息外,在去年教育、科学技术等7大类支出细化公开至支出功能分类项级科目基础上,全部细化公开至项级科目,这意味着中央政府支出决算已经按功能分类公布到了最底层科目。
三公经费文字变表格
同时,对“三公”经费公开,形式也由原文字说明改为表格,各部门增设一张《“三公”经费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决算表》,按预算数和决算数分别列示,并将“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细化为“公务用车购置费”和“公务用车运行费”。
近年来,在中央八项规定、预决算公开等制度约束下,中央“三公经费”连年瘦身。2013年中央行政事业单位“三公经费”支出合计70.15亿元,比年初预算数减少9.54亿元,比2012年实际支出减少4.1亿元。
现实对比
>>要求
细化到项级科目
国务院办公厅今年3月印发的“2014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要点”提出,财政资金是全体人民共有的财富,要让“财政资金”在阳光下运行。政府预算和决算要全部公开到支出功能分类的项级科目。2014年3月财政部也公布“关于深入推进地方预决算公开工作的通知”,要求进一步细化地方政府预决算公开内容,政府预决算全部细化到支出功能分类的项级科目。
现实
记者当日发现,绝大部分单位都能按照要求将政府预决算全部细化到支出功能分类的项级科目,即同时公布“类”、“款”、“项”三层支出,但仍有单位未能做到这一点。
在全国总工会的“公共预算支出决算表”中,就只公布了其外交和其他外交支出这两层的支出情况,而没有公布30万元款项的更进一步用途。
中央各部门自2011年以来连续第四年向社会公开部门决算后,进步空间仍然很大。
“进步空间”仍很大
>>要求
方便查询加强释疑
财政部在其公布的“2013年财政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中提出,2014年财政部将重点做好几方面工作,包括扩大部门预决算公开范围,除涉密部门外,中央和地方所有使用财政拨款的部门均应公开本部门预决算。财政部公布的“关于深入推进地方预决算公开工作的通知”还规定,要在同级政府或财政部门门户网站上设立预决算公开专栏,汇总集中公开政府预决算、部门预决算及“三公”经费预决算等内容,方便查询监督。
打开搜索引擎、打开中央部委的首页、二级页面、三级页面,公众可能仍然难以发现决算公开信息的醒目链接。记者18日查阅2013年度中央部门决算公开信息发现,虽然有关要求已经出炉,但找到这些信息仍然不是一件容易事。
没有一个统一平台进行决算信息的公开,各自为政的部委公开信息方式,仍然好像在与公众做着捉迷藏的小“游戏”。
公开栏目不一而足,公开格式还是缺乏“标准答案”,公开内容也繁简不一,数据口径更存在有所不同的问题。
现实
公开仍缺“标准答案”
问题汇总
1
1.3万亿“其他支出”去哪儿了
浏览18日公布的各部门决算,“其他支出”的身影随处可见。如教育部的其他教育支出竟然高达57.3亿元,国家税务总局的其他税收事务支出也有2.83亿元,卫计委的其他医疗卫生管理事务支出则有1.44亿元。
其实,从财政部公布的“2013年中央公共财政支出决算表”已可看出端倪,其中的“其他支出”项目已高达632亿元以上。据新华社报道,汇总上述内容,散布在各表格中的“其他支出”总额约1.3万亿元。
“其他支出”宜设上限封顶
财政部财科所副所长刘尚希认为,根据我国预算类款项的分类,在所在“类”中,“其他支出”占比以5%至10%为宜,不应突破10%这一上限,否则就会使此类资金泛滥,或会成为转移其他不合理支出的一个“大筐”,将使得随处可见的“其他支出”更加合理。
“其他支出”的存在有合理的因素,但金额要尽可能少。要避免一些部门把它变成违规支出的藏身地,从而形成黑洞。他建议,对“其他支出”要疏堵结合,堵就是限制金额不能超出一定比例,疏就是允许一些没法列入相应类别的支出存在,但要有说明,解释清楚,不能让“其他支出”成为阳光照不到的角落。
2
决算超预算情况比比皆是
专家支招
在已经公布的中央财政决算报告中,决算超过预算的情况也比比皆是。如中国气象局2013年决算显示,其本年支出合计235.3亿元,而根据其2013年度预算,本年支出合计预计只有196.06亿元,决算比预算增加了约39亿元,增幅约为两成。
对此财政部财科所副所长刘尚希当日在就此接受京华时报(微博)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目前财政收入还在以相对较高的速度增长,财政部门也确实有钱,有些单位对预算的编制功课做得不扎实,预期性不够合理,预算最终编制得大而化之不够科学。一旦在执行中遇到钱紧的问题,各单位就会向财政部门要钱,要求追加预算。
专家支招
可以追加预算但应详细说明
“这说明预算编制不科学,事后随意要钱追加预算的问题需要警惕。”刘尚希说。他认为,预算可以增加,但有关部门今后对此一定要更加严格地审批,使追加资金用得更加合理。同时,各单位在决算公开时,也应该特别说明追加预算的原因,让公众和专家共同评判这些资金使用得是否合理。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朱大旗则提出,预算编制得完整、准确、真实、统一,是实施有效的预算审查监督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我国应当细化预算编制的具体程序和规则,延长预算编制的周期,大力充实现有的预算编制部门的力量。
3
中央部委下属协会频出问题
近期审计署发布的“中央单位2013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审计结果”公开点名了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中国建筑文化中心等违规单位。昨天,记者浏览多部门网站,此次公开的2013年部门决算中,有的列出了所有包括协会在内下属单位的名称,但看不到与之相关的支出明细,有的则笼统介绍一下单位职能,对下属单位情况根本没提。其中,国家卫计委2013年度公共预算总收入1147.8亿元。其中事业收入898.5亿元,占总数的约78%。
专家支招
关键要推动协会和政府脱钩
“协会属于社会团体,监管相对松,可能会有违规。另外,现在政府机关监管严了,不排除会有一些支出转到下面协会的情况。”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财政审计研究室主任汪德华认为,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推动协会和政府脱钩,并对带有一定官办性质的团体加强管理,尤其是资金监管。
刘尚希认为,很多协会都有官方背景,会领导多是退休官员,经费来自财政拨款,很难和政府脱离,在加强监管的同时,应理顺协会和政府间的关系。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