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居住在哪里,各国华人新生代有意识或无意识都会面临文化“归属”的问题。
海外华人出生在国外,成长在国外,回到中国后难免会遇到身份认同的困扰。
身份认同困扰多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扩大,越来越多的“华二代”陆续选择回国读书、工作或创业,但他们的华人背景却给他们带来了身份认同的尴尬。
回浙江工作了5年的英籍华人孙艾玛时常有“被夹在中间”的感觉。她说:“当别人问我的出身时,我说是英国人,他们看我的外表总会说‘不,你永远是中国人。’但我说的中文有口音,英文却很地道,他们又会觉得我确实是英国人。”
虽然有着中国人的脸,但这些“华二代”时常会有疑问:“我到底是谁?”他们对自我的认同不时会随着他人的判断而改变。
程查尔斯是出生于纽约的美籍华人,2011年作为海外留学生来到北京大学就读本科。“刚开始和别人说自己是留学生时,他们都觉得我是美国人。但时间一久,可能是因为我的外表,他们又觉得我是中国人。我自己也搞不懂我到底是美国人还是中国人,我周围的那些‘华二代’也有着相同的困惑。”查尔斯对此感到不解。
文化差异是主因
“华二代”在国外土生土长,接触较多的是国外的主流文化。来到中国后,他们不可避免地需要面对两种不同文化的交融与碰撞,由此也就不难理解为何会产生身份认同的苦恼了。
“虽然自称‘华人’,但我从小在英国长大,我的思维模式和角度都跟中国人不一样,这让我有时候很难和当地人沟通。”艾玛在谈到这个问题时显得很无奈。
不仅固有思维难以改变,国内外不同的风俗习惯也让他们很不适应。
40岁的美籍华人周卡罗尔4年前在北京开了一家蛋糕店,对中国人喜欢讲价这一现象,她一直难以理解。“我不习惯讲价,美国人很少有讲价的。”她说,“当他们为了一个蛋糕跟我讨价还价的时候,我感到我真的无法融入这里。”
此外,语言往往也是归国“华二代”的一个“硬伤”。
图为丽水华人华侨子女夏令营的营员们跟老师学习国画。
何瑞禄摄
查尔斯认为:“在中国,像我们这种‘华二代’如果中文不好真的很难融入集体,别人只会把你当成外国人。我的中文水平在日常交流上没太大问题,但对一些成语、俗语以及时下的流行词还是难以理解。”
语言、思维、习惯等方面的问题,归根结底都是文化差异所致。
想要融入需努力
那么,应该如何帮助这些“华二代”消除身份认同所带来的尴尬,让他们早日融入中国社会呢?
现在,查尔斯身边的中国朋友几乎都已经把他视为中国人。在谈到这一点时,他认为找准自我定位非常重要。他说:“当我和中国人在一起时,我会入乡随俗,用中国式的思维来理解他们。我觉得关键还是看个人意愿,到底是以一个外国人的身份还是以一个中国人的身份来待人接物。多和中国人接触交流来了解中国社会非常有必要。”
同时,华人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和引导也不可或缺。有关专家分析表示,如果华人父母坚持让孩子从小学习中文,接触中国文化,保有原本的“中国根”,那么孩子回国后想融入中国社会就会容易得多。
帮助归国“华二代”融入新的环境,让他们放心地在中国安家落户,更是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 香港民建联主席纽约发起保普选反占中签名活动
- 华人财团或4.75亿美元将购下福布斯传媒
- 授权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十号)
- 伊拉克华人数目过万 部分个体经营者准备离开
- 伊拉克华人数目过万 部分个体经营者准备离开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