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农户程天彪承包的600亩玉米、高粱等作物全部绝收 摄影/新华社记者 李安
河南郏县十字沟水库已经干涸,库底干裂
河南全省受旱面积2583万亩74.2万人饮水困难
旱区农民含泪铲除绝收玉米
根据河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8月3日统计,全省受旱面积为2583万亩,重旱面积增加到了739万亩,因旱饮水困难人数达到74.2万人。为积极抗旱,河南省各地各部门投入资金1亿多元,目前已累计投入资金达到14.28亿元,浇灌8309万亩次。
驻马店:全村300亩玉米都没结棒儿
自8月4日起,河南驻马店市西部的重旱区开始机割绝收的玉米。“7日就立秋了,季节到了;就是有水浇,也不结棒儿了。”村民含泪告诉记者:“玉米长在地里,耗地力;机割粉碎玉米秆还田,还能养养地,等待10月份种麦。”
记者来到遂平县凤鸣谷管委会的邵庄村时,见玉米地里有3台“雷沃”在忙着收割一人多高的玉米,玉米秆被作业滚刀从根部斩断后,“滚”进滚筒被粉碎,然后被“吐”进大田。
“俺家16亩玉米,没结一个棒儿。”高振声老人告诉记者:他们这一带,因地势较高,沟里没水,井里没水,玉米没法浇,全村有300多亩玉米没结棒儿。
记者在驻马店市西部的重旱区——驿城区的沙河店镇、遂平县的文城乡、西平县的出山镇等乡镇走访,发现有60多台大型收割机在收割绝收玉米。“收割一亩30块,一台一天收割100多亩。”机手彭长青告诉记者:他是遂平县文城乡文城村的,是第一天收割。“手机快被打爆了,五六天以后的‘活’也排满了。”
“没棒儿的绝收玉米地,及时收割和秸秆还田是一种科学举措。”西平、遂平和驿城区的农业专家告诉记者:专家们奔赴田间地头,指导重旱区的村民,正在对那些浇水也没救的玉米地进行收割,以确保地力不再被损耗。
鹤壁:3000村民合用的一口井没水了
鹤壁市各县区目前正遭遇较为严重的旱情。记者了解到,浚县屯子镇门村行政村五个自然村3000多村民合用一口饮水井,平时自来水直接进家,6月以来突然停水,村民们有些措手不及,于是纷纷买来水罐,到有水的地方去借水或买水。而分布在火龙岗一带的其他村落也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水现象。
记者在淇滨区大河涧乡牛横岭村田地看到,这里种的玉米只长了10多厘米。村民牛玉保说:“前段时间没有雨水不敢种,后来实在等不了了,挑水播下了种子,可现在又不怎么下雨了,苗根本就长不起来。”
据鹤壁市水利局提供的数据,截至目前,鹤壁省、市、县、乡四级财政共投入抗旱资金950万元,重点对吃水困难村建设饮水应急项目,对火龙岗、西部丘陵深井浇灌区农田灌溉进行补贴。
三门峡:时隔6年再喝黄河水
记者从三门峡市防汛抗旱指挥部了解到,目前该市87座水库中,已有28座干涸,21座蓄水在死水位以下;4条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出现断流。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由于供三门峡市区30万人饮水的卫家磨水库没水,该水库已停止向市区供水,至今没有恢复,城区居民生产、生活用水只能临时靠从黄河提取处理的备用水源解决。
这是2008年后,三门峡市区首次改喝黄河水。目前,该市财政已紧急下拨抗旱经费100万元,各县(市、区)财政已拿出120万元支持抗旱工作。
文/大河报
平顶山:两三个月都没下雨了
河南平顶山市叶县常村乡五间房村地处山区,是本次旱灾的重灾区之一,村民王老伯在电话里告诉北青报记者,村民平时的生活用水多是倚靠山间泉水,由于现在两三个月都没有下雨了,山上就没水了,水库早就干了。
“五月份我们把玉米种子撒到地里后,断断续续下了一点雨,但是降雨量很少。从上次下雨到现在有一两个月了,一滴雨都没下。我种了四亩多玉米,有一半压根没有长出苗,另一半长出了一尺高的苗,但是叶子已经蔫了。还有一亩多的黄豆,连苗都没有长出来。”王老伯说,天气实在太干旱,村子里的人连生活用水都没有,更别提给庄稼浇水了。
20天前,乡政府开始派大罐车来送水,村里的每家每户可以分到一缸容量8桶的水。王老伯说:“刚开始,乡里的运水车两天来送一次,过了一段时间,就三天来一次。现在可能灾情比较严重,已经过了三天,还没有来送水。”
王老伯的四亩多玉米地今年共投入了800多元钱的化肥和三四百元的种子钱。他说:“看这情况,今年是要颗粒无收了,投入的钱也都打水漂了。再过一个多星期,我就开始秋耕,为种小麦做准备了。反正现在的玉米苗子根不深,直接耕地就行。”据王老伯介绍,村子里的年轻人眼看种地无望,都外出打工了,留在村子里都是老人和妇女,有的妇女干脆给孩子找了保姆,自己也出去打工了。
刘女士在河南老家也有二十几亩花生地,她说:“由于今年干旱,村子里多打了几口二百多米深的机井,很多农户临时购买了喷灌用具,平均两三户共用一口井,到现在已经浇了两次水。村子里往年可以游泳的河水现在都干涸了,沟里也是干的,只能将井挖得更深来取水。”刘女士还告诉记者,这两年气候异常干旱,村子里很多人都把农田承包给别人耕种,自己则外出打工去了。
(北京青年报实习记者 张丽沙)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