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淮安里运河雪景(2014年2月7日摄)。中国的运河修凿历史悠久,从先秦到近代,遍布全国各地。但大运河各段都有自己的名称,江苏省长江以北称为中运河和里运河。 6月22日,正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审议并通过中国提交的“大运河”申遗申请。至此,“大运河”作为文化遗产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新华社发
开凿于悬崖之上的甘肃炳灵寺石窟(2013年7月17日摄)。炳灵寺石窟是公元4世纪至10世纪持续开凿于黄河岸边丝绸之路要道上的现存最早纪年题记佛教石窟寺,现存石雕泥塑造像800余尊,窟龛216个,浮雕佛塔56座,壁画约1000平方米,是我国石雕艺术延续时间最长的石窟之一。 6月22日,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联合提交的“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网”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新华社发
申遗成功,只是起点——写在大运河、丝绸之路申遗成功之际
新华网北京6月22日电(记者姜潇、苑苏文、贾钊)22日,正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大运河、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相继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我国已经申报成功的世界遗产总数达47处。一条是现存世界最长的人工运河,一条是世界最长的文化遗产线路,大运河与丝绸之路的申遗成功,凝聚了几代人努力奋斗的结晶。
而对于正在致力于文化建设与保护的中国来说,“一河一路”的申遗成功,只是又一个传承悠久文明、保护古老文化的新起点。
跨国申遗,中国首次
丝绸之路,是古代一条以丝绸贸易为主,通往西域的商路,是古代东方与西方政治、经济、思想和文化技艺交流的重要通道。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对“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申报世界遗产,并获得了成功。
“丝绸之路项目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积极推动下的一个项目。”在离京参加本届世遗大会时,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曾对记者这样表示:“中、哈、吉三国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这在过去是没有的。可以说,这是我国第一个跨国项目。”
跨国申遗,中国首次。不仅有助于推动不同文明对话、交流、合作,更能有效推动各地区、不同国家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历史研究所所长陈同滨说:“在申遗过程中,中国和其他两个国家的合作非常密切,为了共同的目标和发展繁荣,也努力克服存在的各种差异。这次申遗成功,对推动不同国家发展的意义更加明显,也为今后跨国管理、文物保护提出了更多要求。”
回首丝绸之路的历史起源,从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始,作为一条中国连通西方、走向世界的路,丝绸之路寓意着友好与交流。“我们希望通过这次在跨国项目中所取得的经验,为将来做好其他跨国项目打下坚实基础。”童明康说。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