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诠释孔子及儒家文化的内涵与意义,在孔子诞辰2565周年来临之际,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网络社会工作局委托搜狐网举办了“孔子诞辰网络文化活动”,并对中山大学哲学研究所所长陈少明进行了专访。
陈少明注重历代学者对于经典的著述,他认为每个时代学者所解释的经典,对于当时的社会都产生着积极的意义,同时也反映着那个时代的价值理念。他与刘小枫主编的系列丛书《经典与解释》学术丛刊在国内引起了不小的反响。
在访谈中,陈少明谈到了儒家教育的两个方面:“一是重视文化传统的教育,二是注重经典的教育。”他进一步解释,孔子教育最核心的部分就是教我们如何做人。儒家思想具有理性主义态度,中国人因为儒家发明的“理”而使生活变得有秩序。《论语》尽管是简单的对话形式,其中仍可看出,孔子在教育学生时引用史实和文献,是讨论的形式,也是讲“理”的。
儒家是否倡导复古主义?陈少明不这样认为。在他看来,儒家的复古并未完全遵从古代的行为礼仪,而只是将行为礼仪赋予新的意义和价值,为今人提供一种参照。“我们现在生活中的价值观其实在古代就有了,古人对于生活的认识也许比我们更深刻,我们应该适当学习。”
对于让儒家重新回到政治领域的看法,陈少明也不认同。他认为只能以儒家部分思想对现代政治体系给予一些补充。“比如,古代盛行辩论可以用于民主在当代社会中的推行,儒家的君子观则可以保证政治精英有好的道德品质。”在法制领域,他认为西方的经验要优于中国传统,因此应多向西方学习先进的法治思想,从而完善中国的法律制度。
儒家是否应上升到宗教的维度?陈少明分析道,历史上董仲舒、康有为都曾试图把儒家上升到宗教层面,但最终均以失败告终。他认为,所谓宗教一定会有一个“教主”,但儒家在漫漫历史中只是起到一种教化的作用,而不可能会产生教主。因此,他对试图把儒家上升为宗教的提法表示怀疑。
作为长期研究经典注疏的学者,谈及历代学者进行经典注疏的意义,陈少明说,当代人如果想让传统文化具有当代意义,只能依据古人对于经典的注疏去阐发自己的思想。“因为历代注疏是把距今两千多年的《论语》、《孟子》等经典中的思想进行抽象化处理,让它们获得普世价值,今天的我们应该重新运用这些普世价值来弘扬传统文化。”
对于传统,陈少明认为既不应一味推崇,也不应一味贬斥,而应采取理性分析的方式,让当代人对传统文化有全新的认识。至于如何弘扬传统文化,陈少明认为,媒体的力量不可小觑,应该让媒体在弘扬传统文化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