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意丢弃在山区的垃圾清除并不容易,游客们应有更高的自觉性。图为四川峨眉山景区保洁工人下到岩壁上清理游客丢弃的垃圾。成都商报东方IC
编者按
一个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隔不久,其它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地被人打破。
这样的“破窗理论”,同样适用于公德领域。如果一个人破坏公德,没有人制止,没有人清理,其他人也会不自觉地违反。
每次出门,随手带着垃圾袋,带走自己的垃圾,这个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却考验着国人的素质,也关乎着国人的旅游形象。
如果每个人都能像“杨丽义工组”一样,尽己所能去改变身边人的不文明、不环保的行为,那么,我们的青山,我们的蓝天,会变得和记忆中的儿时一样美丽。
北京一名平凡、普通的国企职工,拿出闲暇时间,去敬老院、风景区自愿当义工:为孤寡老人打扫环境、在树根旁抠烟头、捡瓶子,还带动身边的同事、家人、亲属加入其中,并组成一支义工组。
现在这支义工组在北京市房山区的名声越来越大,已经有80多名成员参加,这个组织名叫“杨丽义工组”。杨丽义工组成立时间并不长,2014年4月底才正式成立,由北京送变电公司职工杨丽等8名普通职工发起,义工组目前主要致力于环保工作。
做好事被奚落
为何成立这么一个组织?
朴实的杨丽以及她的同事们说,初衷其实很简单,因为平时杨丽以及另外两名骨干成员刘凤果、李静都爱做“好人好事”,后来大伙儿商量干脆成立了这么一个平台,这样能够让身边更多爱做好事的人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当过兵的杨丽无疑是其中的一名领头者。记者从她的同事口中得知,杨丽在公司就是一个热心肠的人,这体现在她保护环境的行动上。近些年国内旅游景区环境问题饱受诟病,烟头、塑料袋到处都是,严重影响了风景。杨丽就形成了一个习惯,每次出门都随身携带垃圾袋,看到垃圾就尽可能捡起来。不仅如此,杨丽还带动她上大学的儿子、她的爱人一起捡垃圾。
事情虽小,但杨丽乐此不疲。
不过,一开始,杨丽并不愿意用自己的名字为义工组“冠名”。
刘凤果告诉记者,“她怕别人说是作秀,但是架不住同事们的劝说,最后还是同意了。”
“后来想想,其实也没什么,反而有这么一个平台后,能够更理直气壮去做一些公益活动。一开始别人可能会说你作秀,但你做得多了,也就没人说什么。”杨丽说。
做好事有时候也并非易事,义工组成立之初,杨丽他们遭到的风言风语并不少。
一开始清扫小区时,一些路过的老人,以一种看热闹的语气调侃她们,“哟,又打扫卫生呢,要不你们也去我家给擦擦玻璃扫扫地吧。”
义工组成员、年轻气盛的付宁说,刚开始是有点接受不了这些语气,但渐渐的也就习惯了,“一笑置之”,“别人当你作秀,你就坚持该干嘛干嘛。”
付宁告诉记者,因为希望更多人参与进来,所以她们每次节假日搞活动时都会邀请一些同事、朋友一起参加,但最初的回应往往是拒绝。“许多人很冷淡地告诉我们,她们没有时间,还有其它安排。一开始心理确实不舒服。”
不过就这样坚持了半年多,冷言冷语少了,队伍逐渐壮大。尤其是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其中,更是增加了整个义工组的活力和信心。
“这些年轻人大多大学毕业,有文化也有朝气,有了他们,我们可以拓展工作面,比如以后可以在保护环境、照顾老人的同时,还可以去福利院辅导孩子。”杨丽说。
逐渐杨丽义工组在整个小区以及社区,名声越来越大,不仅公司的许多员工报名参加,周围的热心人、退休职工、各行各业的致力于环境保护的人也都纷纷参与进来,公司成员迅速增加到80多人。甚至北京市房山区的一位人大代表也加入进来。
“对于愿意加入其中的,我们当然欢迎,但是考虑到这个组织以后运行的质量,她们还会做必要的筛选,必须是那些真心愿意做公益,具备一定条件的才能加入,比如一些‘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肯定不批准。”杨丽说。
做义工要有专业知识
从一个人保护环境到一群人,如何组织好、发挥大家集体的力量,显得非常重要。
定期组织大的活动项目,成为杨丽和她的“同事们”着重考虑的抓手。
回忆起首次组织大型活动,付宁还印象深刻。付宁是杨丽义工组的骨干之一。在2014年义工组成立之后,正赶上五一劳动节,怎样抓住这个机会带领义工组的成员做一次公益项目,显得更为迫切。
在北京市房山区找一家养老院去做义工的任务就交给了付宁,恰逢付宁和丈夫结婚十年纪念日,两口子也欣然同意。
本来以为很轻松的工作,但是两人跑了几天,硬是没有敬老院愿意接受他们做义工的申请。
付宁后来告诉记者,原因很简单,许多敬老院的负责人因为被一些所谓的义工们打扰太多,不胜其烦。比如,许多人都以做义工为名,实际上扰乱了敬老院正常的运行,干扰了老人们的休息,“有些学生拿着大扫帚前来打扫卫生,随便挥舞几下,照照相,合合影,然后放下扫帚走人,只是做做样子,没有任何实际作用。”
这件事情也让杨丽有了更深的体会:平时一个人做做好事很容易,一旦要把更多人组织起来,却非易事——做义工更需要有科学和专业的知识。
杨丽和她的同事们及时调整了思路:既然许多工作义工组还暂时做不了,杨丽义工组就将更多精力放到改善环境上。比如,从清除身边的垃圾、保护环境开始。
在杨丽和她同事所居住的小区附近,有许多餐馆:泔水四溢、污水横流、气味刺鼻,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活,大家怨声载道,但又没人主动清理。
“干脆我们定期将这些垃圾清理干净,并号召附近的餐馆不再随意乱倒垃圾。”杨丽说。
效果很快显现出来,经过一段时间的清理,小区的环境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单位的一些领导知道这些事情之后,也主动加入清理队伍。渐渐的,环境好了,餐馆也不好意思再随便乱倒垃圾。这也获得了附近居民的称赞。
义工组所组织的保护环境活动也逐渐增加,猫儿山、坡风岭、上方山等北京房山区的一些风景区,都是他们经常活动的场所。
比如,2014年6月他们组织组员去北京上方山清理垃圾,大家随身携带垃圾袋,边爬山边捡游客遗留下来的垃圾,一路爬一路捡,到了山顶,垃圾袋也满了,然后就扛下山来。这种清理活动目前已经成为义工组的常态。
影响身边人
杨丽义工组的捡垃圾活动还延伸到北京之外,2014年,国庆节期间,杨丽和刘凤果去西安秦始皇兵马俑旅游,在那里,看到了全国景区所特有的场景:到处乱扔的果皮、塑料袋、烟头等垃圾。她们干脆穿上自己随身携带的蓝色“队服”,在大门口弯腰捡起烟头、果皮来。
刘凤果告诉记者,当时许多游人看到她们之后,都来询问他们是什么组织,在得知她们从北京过来,很多人都主动要求合影。一位导游连连感谢她们说,“常年带游客游览,这种乱扔垃圾的不文明现象让她不胜其烦但又无可奈何,看到我们的行动,以后不仅她要加入进来,还要给游客们更多的劝导。”
“本以为会受到一些冷嘲热讽,没想到获得了大家这么多赞赏和理解。”杨丽说。
参加义工组之后,让成员们的心理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李静说:“穿上这身义工服,就觉得自己有义务保持环境的整洁,如果说平时不敢制止别人破环环境的行为,现在敢于理直气壮要求他们。”活动的示范意义似乎更大,让更多的人有了保护周围环境的意识。
“一开始我在做这些工作的时候,有许多熟人经过,看见我拿着扫帚,过来打招呼,我还很不好意思,现在觉得理直气壮了。”杨丽所在公司应急管理中心一位中层管理人员说。
北京送变电公司的一位工会主席胡振林称,其实杨丽义工组的行为已经影响到了公司的许多人,比如平时爱抽烟的他,现在扔烟头的时候总是顾虑很多,“不敢乱扔了,你得考虑别人的辛苦成果。”
送变电公司的党委书记田生林以前抽烟较多,他在得知义工组的活动后,也经常参加捡垃圾活动,“我以前扔烟头较多,现在多捡捡垃圾,为以前的行为‘赎罪’”。
对于义工组下一步的发展,杨丽有自己的规划。目前,由于条件所限,义工组的公益活动基本限于环境保护。下一步,她们打算和居委会合作,争取照顾社区里的孤寡老人;义工组有一部分组员是离退休艺术团的成员,打算利用她们的优势,创造机会去为敬老院的老人们表演节目。
“我们就是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如果能为身边人带来一点‘正能量’,也就很满足了。”刘凤果说。(孙喜保)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