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解决“漂老人”异地就医报销难
爸妈又要走了。王沐心里难受,泪水在眼睛里打转,但还是强忍着,帮两位老人收拾行李。
因为看病不能在当地报销,老两口经常是在女儿身边住不了多久,就得再回老家。王沐已经记不清,这是她第几次送爸妈走。
“儿女在哪,父母在哪,父母在哪,家就在哪。但老人跟着孩子漂,一旦生病,就很麻烦。”今年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张萍也提出了这个担忧。
这位来自西部地区的全国政协委员说,现在人口流动频繁,一些孩子选择留在外地工作,父母也就跟着过来生活,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漂老人”这样的特殊群体。
“但很多老人得了大病,承担不起医疗费,就需要回老家去报销,这已经成为社情民意里一个很突出的矛盾。”张萍说。
不踏实的晚年
吴大爷就是这样一位“漂老人”。
今年82岁的他,在新疆乌鲁木齐生活了大半辈子。2009年时,在北京打拼多年的儿子添置了新房,便把老人接了过来。
儿子在身边,冬天也不像乌鲁木齐那么冷,这让吴大爷很快就喜欢上了在北京的生活。但和原来不同的是,因为医保还在原单位,吴大爷每年看病报销,比过去多了一道程序——跑邮局。
“原来在乌鲁木齐看病配药,能报销的钱就直接扣掉了。但现在,需要自己先垫上,再把发票寄回去报销。”吴大爷说。
因为有冠心病,几乎每个月,吴大爷都要去医院开一次药。来北京后,他就有了门新“功课”:每次开药后,要把收费票据一一理好,攒够一年寄给单位。
为了不寄丢,他还特地选了寄挂号信。这么多年下来,吴大爷也慢慢养成了习惯。
不过,比起吴大爷,王沐的父母就麻烦多了。
2007年毕业后,王沐没有回重庆老家,而是选择留在江苏南通工作。之后的几年,王沐成了家,便彻底在南通定居下来。
但8年来,远在重庆的父母一直牵扯着她的心。王沐多次向父母提出,想让他们来南通定居,但每次两位老人都是匆匆赶来,住不了多久,又匆匆回去。
拦在王沐父母面前的,就是异地就医报销难的问题。
王沐的爸爸患有严重的糖尿病,每天要打3次胰岛素,需要定期去医院配药。遇上突发并发症,还得住院治疗。王沐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两位老人的退休工资加起来只有2000多块,看病是最大的一笔开销。
“现在医保报销比例差不多能达到70%,如果不能报销,我们就更承担不起这笔费用了。”王沐说。
所以,刚到南通工作,王沐就想到帮父母办理异地就医报销手续,好让父母安心跟着自己安享晚年。然而,了解过相关政策后,王沐的父母说啥也不让王沐再提这件事了。
“当时工作人员说,一旦办理了异地就医报销手续,就不能再享受原参保地的就医报销。”王沐告诉记者,父母有时还要回重庆生活一段时间。他们担心,办了手续后,如果在重庆发病了,又会影响在重庆的报销。
为此,每次来南通,老两口都是提心吊胆。动身前,王沐的爸爸都会跑到重庆的医院先做一个彻底的检查,如果检查结果显示身体状况良好,他才肯去女儿那小住。
而来了南通,老两口的心也是一直悬着的。去年2月,王沐满心欢喜地接来爸妈,结果刚住了两个月,王沐的爸爸就吵着要回去。
“这才住了多久啊?又回去?”王沐心里一惊。
“这几天老觉着头晕,可能会犯病,搞不好还要住院,提前回重庆心里踏实。”听爸爸这么一说,王沐想留住父母的心一下子就凉了。尽管不舍得,王沐还是帮他们订了直飞重庆的机票。
但千防万防,还是免不了有意外发生。一次,王沐的父亲在南通生病了,打了一周的点滴。看着医疗费单据上的数字越变越大,爸爸心疼,病情刚有点好转,就急着要回重庆去。
“他是不想让我多花钱,怕成为我的负担……”孝顺的王沐声音哽咽了。
属地化管理是解决异地就医报销难问题的最大障碍
留在老家,就要面临和儿女们的长期分别;跟着儿女,又经不起异地就医报销的来回折腾。希望异地报销能更方便些,就成为许多“漂老人”和子女们的最大心愿。
但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顾昕认为,现在在全国范围内打通医保报销还有难度。他提到,目前,我国医保体系实行属地管理,很多情况下,医保政策是区县级统筹,“各自有各自的医保规定,报销种类、报销药品目录也不一样,统一起来比较困难”。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仇雨临也表示,受实践发展等诸多现实因素的制约,目前,尚未出台全国统一的异地就医报销政策。
据仇雨临介绍,现有的异地就医报销政策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已经开通了异地就医即时结算的地区,包括区域性、点对点的异地就医结算,以及在全省范围实现了异地就医即时结算的地区。在这些地方,患者不需要自己“垫支”。“看病就医时,直接刷卡就可以实现即时结算。”仇雨临说。
另一种是还没有实现异地联网结算的地区,据仇雨临介绍,这就还需要患者先行垫付,再回参保地报销。
“但无论哪种,医疗保险都有属地性原则。”仇雨临说,根据目前的政策,只有两种情况下的异地就医是可以报销的:一种是在外地的急诊急救,另一种是在参保地办理了异地就医报备手续。
顾昕认为,属地化管理,使得管医保的机构非常多,呈现出碎片化的问题。“别说跨省、跨市,就是跨区县就医,都会产生报销难的问题。”顾昕坦言,这种医保体系带来的麻烦,甚至可以体现在一颗小小的六味地黄丸上。
“全国有几十家药厂在生产六味地黄丸,各省药品集中招标制度不一样,中标的牌子也不同。老百姓不看目录,就不知道这个差异。如果在异地就医,没有医保所在地药品目录中的那个牌子,就没法报销。”
一位从黑龙江牡丹江市来北京生活的“漂老人”就曾向顾昕倾吐过自己的不解。“牡丹江和北京都在中国,为什么我在牡丹江市交的钱,不能挪到北京来用呢?”
顾昕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想法,但现实的问题是,北京的外来人口太多,如果来京的人都在北京报销,光相关工作人员的匹配,就是一大难题。
“更何况各地的规定还不一样。”顾昕说,县区级统筹让全国的报销规定五花八门,如果全国报销的规则是一样的,才有可能实现打通。因此,顾昕认为,最要紧的是要把医保体系的统筹层次提高。
“其实,异地就医报销难的问题,不光老人有,所有在异地就医的人都会遇到。”首都经贸大学教授庹国柱说,“现在人口流动性那么大,年轻人可能上半年在北京工作,下半年就去了上海工作。医保问题将来会越来越突出。”
庹国柱觉得,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得实现全国联网。但他也表示,目前直接实现全国联网的难度还比较大,“可以先实现省内联网,再慢慢扩展到全国。”他建议。
此外,庹国柱还提到,现在,各地的报销药品目录也都不一样,全国的医疗目录怎么能较好地统一起来,也是有关部门要认真研究的问题。
异地就医报销难能否解决
中国青年报记者查询发现,2014年年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卫计委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基本医疗保险异地就医医疗费用结算工作的指导意见》(人社部发〔2014〕93号文件)。该《意见》明确了下一步基本医疗保险异地就医医疗费用结算工作的目标任务和实现途径。
根据文件要求,2015年,将基本实现省内异地住院费用直接结算,建立国家级异地就医结算平台。到2016年,将全面实现跨省异地安置退休人员住院医疗费用直接结算。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文件还提出了完善市级统筹、规范省内异地就医结算、推进跨省异地就医结算这一分层次解决异地就医问题的思路,并明确以异地安置退休人员和异地住院费用结算为工作重点。
人社部医疗保险司负责人在解答异地就医有关问题时曾解释说,所谓异地安置退休人员,就是指按照户籍政策取得居住地户籍的长期居外退休人员,主要是退休后随子女居住的老人。
“他们普遍年龄大、医疗负担重,长期不返回参保地,异地就医报销时的‘跑腿’和‘垫支’问题,对他们的影响最大,因此,对异地就医费用直接结算的需求最为迫切。”该负责人表示,这部分人群界限相对比较清晰,也有利于跨省异地就医工作的稳妥起步。因此,《意见》明确以这部分人群作为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的重点人群。
王沐不知道相关政策什么时候能解决她的问题。
“现在,我还是常叫他们过来,想照顾他们。但我爸总说,最近身体不是很好,还是再等等,再等等。”
可眼瞅着爸妈年纪越来越大,王沐根本安不下心来等。2011年的时候,母亲曾出过一次车祸,还做了手术,王沐撇下手头的工作,请了假就往重庆赶。但到现在想来,她还是十分后怕。
“万一母亲再突发意外,父亲又发病住院,我在那么远的地方,谁来照顾他们呢?”王沐说,现在,她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异地就医报销难的问题能尽快解决。“这样,我爸妈就不用再觉得他们是我的负担,也能踏踏实实地留在我身边了。”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王沐为化名)(本报记者李林实习生杨梦晨)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