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荷兰代尔夫特蓝陶工厂,一名生产工人正在给著名的代尔夫特陶塑形。 本报记者吴 刚摄
2014年10月18日,国内第一个经满洲里口岸过境直达莫斯科的国际集装箱班列,在辽宁营口港装完55节车皮之后徐徐开出。 本报记者李 舸摄
文莱民众饶有兴趣地参观“海上丝绸之路”展览。 本报记者杨 讴摄
曾经,世界这样追问:“‘一带一路’是什么”,“‘一带一路’将给世界带来什么”……
如今,世界这样回答:“伟大的国家应当参与伟大的事业,而‘一带一路’是真正伟大而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业”,“‘一带一路’将帮助整个沿线地区以和平而繁荣的方式共享发展成果”……
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大倡议,应者云集。仅一年多时间,一系列务实合作开展起来,一系列早期成果举世瞩目。
2015年3月28日,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开幕式上告诉世界:“‘一带一路’建设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举措,将给地区国家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同日,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从时代背景、共建原则、框架思路、合作重点、合作机制等方面全面阐述了“一带一路”的内涵与布局。
共商、共建、共享“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迎来新机遇。
大合唱汇聚心声
“超链接”亮点纷呈
善弈者,谋势。一个伟大构想的孕育,需要端起历史的望远镜思考沉淀,亦需要将镜头拉近到当下审时度势。
回望历史,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同中亚、西亚、南亚、东南亚、东非、欧洲经贸和文化交流的大通道。
观察当下,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人类社会越来越朝着安危与共、荣损相依的命运共同体迈进。
基础设施落后,仍是许多发展中国家突出的发展短板,也是阻碍各国实现互联互通的顽疾:有的国家的主要工业城市和经济中心城市,一天最多只能供4—6小时电;有的国家两城市间560公里路程,人们需要颠簸16个小时之久……
中国人说,要想富,先修路。“一带一路”建设为各国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提供了平台,让各国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构架成为可能。沿线各国纷纷响应,对接发展战略,寻求利益契合点和合作最大公约数——
柬埔寨首相洪森说,柬方希望借助“一带一路”建设,拉动本国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参与区域一体化进程,促进地区和平稳定。
埃及总统塞西表示,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一带一路”的倡议为埃及的复兴提供了重要契机,埃方愿意积极参与并支持。
哈萨克斯坦总理马西莫夫认为,“一带一路”倡议符合时代要求,有利于充分调动本地区发展潜力,亚投行建设也将增强本地区经济发展力量,哈萨克斯坦提出建设“光明之路”计划,愿意与“一带一路”衔接,共同推进。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指出,在区域一体化加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新方以更加积极、长远眼光发展新中合作,契合“一带一路”建设,不断创新合作理念,丰富合作内涵。
目前,已有60多个沿线国家和国际组织对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表达了积极态度。中国已同俄罗斯、塔吉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卡塔尔、科威特等国签署了同“一带一路”建设相关的合作协议。
将目光放远,越来越多对接发展的“超链接”积极酝酿,整装待发——
法国前总理德维尔潘最近撰文指出,“一带一路”是从经济角度对国际经济合作做出的中国式规划。欧洲应充分把握这一历史性机遇,围绕其制定发展路线图,并将其与欧盟委员会提出的3000亿欧元的投资计划对接。
印尼贸易部、旅游与创意经济部前部长冯慧兰表示,印尼是首个聆听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的地方,总统佐科上任即提出“海洋强国”战略,协同发展必将产生巨大能量。
印度《商业标准报》指出,“一带一路”可以与印度的“香料之路”“季风工程”等对接起来,形成中印合作的新起点和新亮点。
这是气势雄壮的合唱,声震九霄。“不管征程多么曲折、多么漫长,胜利总是属于那些永不放弃、百折不挠、携手前行的人们。”
新引擎推动发展
新开端改善生活
国际金融危机阴云未散,谋发展、促繁荣的紧迫课题摆在世界面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近日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指出,国际金融危机对发达经济体和新兴市场经济体潜在增长率的影响在未来几年仍将持续显现,提高潜在产出应成为优先考虑的政策方向。
“一带一路”贯穿亚欧非大陆,既有新兴市场国家,又有发达国家。沿线各国资源禀赋各异,经济互补性较强,彼此合作潜力和空间巨大。
共建国际经济合作走廊,是“一带一路”建设一大亮点。陆上依托国际大通道,以沿线中心城市为支撑,以重点经贸产业园区为合作平台,共同打造新亚欧大陆桥、中蒙俄、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等国际经济合作走廊;海上以重点港口为节点,共同建设通畅安全高效的运输大通道。进一步推动中巴、孟中印缅两个经济走廊,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
俄罗斯财政部财政研究所首席研究员谢尔盖·萨文斯基表示,“一带一路”建设还为中亚国家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机遇。中亚五国总面积400多万平方公里,总人口超过6000万,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处于连通欧亚的关键地理位置。然而,没有出海口严重限制了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不仅能使中亚地区变为欧亚间的便利走廊,还能拓展中亚地区与外部世界的联系。
泰国开泰研究中心中国部主任黄斌表示,中国扩大从泰国进口农产品,将有助于减轻泰国所面临的国际市场价格持续下行带来的压力,有利于增加泰国农民收入。从目前来看,中国企业也将加大对泰国橡胶、木薯等农产品深加工,新能源开发,高端设备制造和高科技产品开发等产业的投资。
“26岁的火车司机阿扎马特·库利耶诺夫将黑色的操纵杆向前推,1800吨重、近半英里长的特快货运列车由中国重庆出发,穿越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抵达德国的杜伊斯堡。”一家西方主流媒体记者跟随火车司机的行程,描绘了渝新欧国际铁路大动脉的景象,“这条陆上运输线得以复苏,每年中国生产的数以百万计的笔记本电脑及配件,由此运往伦敦、巴黎、柏林和罗马等欧洲城市的客户。”
这一切,仅仅是开始。中国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海关监管进出境的16条中欧货运班列运送货值达到48.62亿美元。目前,中欧货运班列运输的主要货物为笔记本电脑、汽车配件、百货用品等,给沿线国家带来商品繁荣与生活改善。
正如麦肯锡公司董事长、全球总裁鲍达民所说,“一带一路”建设实施后,世界将更紧密地联系起来,不仅能促进互联互通,还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承载着世界近2/3人口对美好生活的强烈向往,“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携手前行,势必将推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大开放、大交流、大融合,也将为世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开辟广阔空间。
大思路开放包容
众行远前景广阔
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有人称之为“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甚至有人认为这是中国塑造以自身为中心的国际秩序的开始。面对种种猜测与顾忌,中国以真诚释疑、以事实服人。
“一带一路”诞生于经济全球化时代,是开放合作的产物,不是地缘政治的工具。《愿景与行动》明确指出, “一带一路”建设是开放的、包容的,欢迎世界各国和国际、地区组织积极参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既是中国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的需要,也是加强和亚欧非及世界各国互利合作的需要,中国愿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承担更多责任义务,为人类和平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从俄罗斯到蒙古国,从印度到斯里兰卡、马尔代夫,从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到北京APEC,习近平主席多次在不同场合阐述“一带一路”倡议的内涵与意义,就“一带一路”建设同各国领导人深入交换意见。宏大的构想,壮阔的思路,引起广泛的共鸣。
从倡导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并迈出实质性步伐到宣布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从深化金融合作,推进亚洲货币稳定体系、投融资体系和信用体系建设到深化金融合作,中国为“一带一路”建设潜心耕耘、布局谋篇,务实有效的举措赢得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认同。
截至4月12日,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增至46个,而申请以意向创始成员国身份加入亚投行的国家和地区总和还大大超过这个数字。这是各国对中国方案投下的信任票,也是世界对“一带一路”建设寄予的信心与期待。
新加坡《联合早报》刊文指出,中国资本“走出去”并不是资本的一厢情愿,而是资本接受国的客观需要。以“一带一路”为例,沿线大部分都是发展中国家,甚至是贫穷的国家。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间里,这些国家急需发展并摆脱贫穷状态。在所有大国中,只有中国才有能力实施大规模的发展计划,帮助它们发展。
“一带一路”是符合有关各方共同利益、顺应地区和全球合作潮流的,是国际社会广泛期待、势将为各国带来实实在在利益的盛举。
千百年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薪火相传。展望未来,一条互尊互信之路、合作共赢之路、文明互鉴之路,正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拓展开来,承载着和平与发展的美好梦想……
(本报记者吴绮敏、赵成撰稿,本报驻外记者庄雪雅、曲颂、杨讴参与采访)
版式设计:蔡华伟
《人民日报》( 2015年04月14日06版)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