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学习进行时”专栏正式推出“讲习所”,依托新华社权威资源,打造系列独家原创,对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进行梳理和解读,以期帮助读者更加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的核心要义。今天推出《辩证的逻辑?历史的担当?实践的自信——习近平“两座山论”的三句话透露了什么信息》,对习近平关于“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辩证思考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解读。
辩证的逻辑?历史的担当?实践的自信——习近平“两座山论”的三句话透露了什么信息
“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这“两座山论”,正在被海内外越来越多的人所知晓和接受。很重要一个原因,当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内国际很多场合,以此来阐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为美丽中国指引方向。可以说,“两座山论”已经成为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些论述中,又以2013年9月7日,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时的阐述最为全面、经典——
“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这三句话从不同角度阐明了发展经济与保护生态二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既有侧重又不可分割,构成有机整体。我们从中能够读出,在习近平心目中,生态环境保护已经成为一条不能逾越的底线,任何再以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的做法,都是不被允许,也不能原谅的。
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遵循辩证的逻辑
相信大家对《之江新语》这本书已不陌生。“之江新语”本是《浙江日报》头版的特色栏目,自2003年2月25日开始持续到2007年3月25日,累计刊登短评232篇。它的作者正是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
用习近平自己的话说:“那是每天写下的三言两语的感受,在报纸上登出来,后来汇集成册了。”
2005年8月24日这一天的专栏文章这样开头:
“我们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经济与社会的和谐,通俗地讲,就是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
在亮明观点后,习近平接着写道:“我省‘七山一水两分田’,许多地方‘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拥有良好的生态优势。如果能够把这些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的优势,那么绿水青山也就变成了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可带来金山银山,但金山银山却买不到绿水青山。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既会产生矛盾,又可辩证统一。”
“两座山论”的形成,符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逻辑。对此,习近平在2006年时就有过一段精彩的论述——
“在实践中对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这‘两座山’之间关系的认识经过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不考虑或者很少考虑环境的承载能力,一味索取资源。第二个阶段是既要金山银山,但是也要保住绿水青山,这时候经济发展和资源匮乏、环境恶化之间的矛盾开始凸显出来,人们意识到环境是我们生存发展的根本,要留得青山在,才能有柴烧。第三个阶段是认识到绿水青山可以源源不断地带来金山银山,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我们种的常青树就是揺钱树,生态优势变成经济优势,形成了浑然一体、和谐统一的关系,这一阶段是一种更高的境界”。
还有一个细节值得品味。很多人在谈到“两座山”的辩证关系时,总是习惯讲“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然而从《之江新语》不难看到,习近平关于“两座山”的思想,一开始就是建立在“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之上的。
仔细体会,这两种表述虽然只是前后语序不同,而且都是对“用绿水青山换取金山银山”的超越,但在“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孰轻孰重的认识上,还是有着重要区别的。
“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生态环境保护在习近平心中是一条不能逾越的底线,而不是用来做表面文章的漂亮话。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他此后提出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
由此可见,在认识和把握“两座山”的辩证关系上,习近平是“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
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体现了历史的担当
2013年9月7日,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时提出,“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他的这一论断,在公开报道中尚属首次。这清楚地表明,在习近平看来,一旦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发生冲突矛盾时,必须毫不犹豫地把保护生态放在首位,而绝不可再走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的老路。
在2005年《之江新语》的文章中,习近平一针见血地指出:“在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情况下,我们必须懂得机会成本,善于选择,学会扬弃,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坚定不移地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在另一个重要场合,习近平指出:“我国生态环境矛盾有一个历史积累过程,不是一天变坏的,但不能在我们手里变得越来越坏,共产党人应该有这样的胸怀和意志。”
2013年5月24日,习近平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绝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做出这样的宣示,充分表明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定意志和坚强决心,也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
今年两会期间,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西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对“两座山论”的内涵又做了进一步阐发。“环境就是生命、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把不损害生态环境作为发展的底线。”
他严肃指出:“生态等到污染了、破坏了再来建设,那就迟了。对于那些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绝不能手软,不能搞下不为例,要防止形成破窗效应。”
有学者指出,习近平把生态与生命等量齐观,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问题上表现出高度觉醒和深谋远虑,这在世界各国的领导人中是不多见的。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来自实践的自信
2005年8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安吉余村考察时,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
时隔整整十年,今年5月,习近平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的身份前往浙江考察调研。
回首过去的十年,浙江干部群众把美丽浙江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最大本钱,保护绿水青山、做大金山银山,在实践中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化为生动的现实,成为千万群众的自觉行动。
在舟山定海区新建社区,习近平坐在68岁村民袁其忠开办的农家乐庭院里,同村民们促膝交谈。
习近平对大家说,全国很多地方都在建设美丽乡村,一部分是吸收了浙江的经验。浙江山清水秀,当年开展“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确实抓得早,有前瞻性。希望浙江再接再厉,继续走在前面。
2003年,习近平履新浙江不久便提出要“用城市社区建设的理念指导农村新社区建设,抓好一批全面建设小康示范村镇”,“使农村与城市的生活质量差距逐步缩小,使所有人都能共享现代文明”。浙江由此全面启动了“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作。
如今,置身舟山的这个农村社区,人们感受到的是欣欣向荣、安居乐业。
“农家乐开了多久?平常客人多不多?收入多少?”习近平走进袁其忠家的农家乐小院时,一边参观一边兴致勃勃地了解情况。他说:“你们看,这房子多干净啊,下次来了咱们就在这儿住。”
2014年,这个社区旅游接待人数突破20万人次,经济总收入350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22000元。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告诉总书记,“我们这里空气好啊,老人都长寿”“城里人来这里把水带回去泡茶喝”“青山绿水可以发财”“以前我们穷,现在办农家乐致了富,盖新房、买了车。”
当听说这里正在规划建设绿色生态旅游景区,习近平高兴地说:“这很好。我在浙江工作时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话是大实话,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理解了这个观点,这就是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我们就要奔着这个做。”
把树叶子变成了钞票子——老百姓的形象说法,一个村落的发展变迁,正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最好的诠释。
2014年3月7日,习近平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贵州代表团审议时强调:
——“正确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发展的关系,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原则。”
——“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绝不是对立的,关键在人,关键在思路。”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让绿水青山充分发挥经济社会效益,不是要把它破坏了,而是要把它保护得更好。”
环境如水,发展似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辩证关系的三句话,是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布局,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作出的一项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科学论断。深入学习、准确把握“两座山论”的科学内涵与精神实质,有利于我们进一步增强“美丽中国建设”的使命感与自觉性。
正如习近平所说,生态环境问题是利国利民利子孙后代的一项重要工作,决不能说起来重要、喊起来响亮、做起来挂空挡。(新华网记者霍小光)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