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对于这些异地务农的人来说,更方便的是窝棚搭起来不难,拆掉更容易。邓梅访谈过一个农民,本来在3公里外的一块地方耕种,后来那块土地要开发,才搬到这里。
“在那边没有保障,人家要让你走,第二天就必须走。”农民告诉邓梅,他到上海以后已经换过好多地方,“原来的地方基本都是土地被征掉了,只能重新找地方”。
在塘湾村,土地可能会被继续开发征收,租赁土地的价格也可能上涨。这些每天凌晨一两点就起来送菜的农民,随时都可以再次搬走,甚至离开上海。那些竹子、塑料、木板搭起来的房屋,很快就能恢复到什么都没有的状态。
以大棚为家
在住房问题上没有一个人是他者,每一个人都是自己
什么都没有是什么状态?
在调研中,卫伟曾经到人民广场和火车站访谈流浪汉,试图回答这个问题。这些露宿街头的人大多邋里邋遢,许多人看见就想躲。卫伟也曾幼稚地问过,“为什么不洗一洗衣服”,流浪汉问她,洗衣服的话“洗衣粉放在哪里,洗好的衣服又晾在哪里”。
博士毕业后从事社会公益工作的她知道,在国外其实有很多专门的庇护所,白天乞讨的人晚上能够住在庇护所里。可在中国,很少有NGO关注流浪者的救助。
“居住真的是一切生活的起点,”卫伟感慨,“它应该跟着生活走,而不是生活跟着居住走。”
自从2013年毕业,她也在咀嚼租房的痛苦。每一次搬家,已经习惯了的生活就要重新来过。为了适应随时可能到来的搬家,卫伟尽量不买衣服、少买化妆品,“过得像个男孩子一样”。她希望有一个沙发,能够舒服地窝在里面看电视,考虑到每一个房子自己都不可能常住,只好放弃。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