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纽约9月20日电(记者王乃水 李铭 徐静)2014年中国首次成为资本净输出国。进入2015年,中资企业国际化势头不减,尤其在美国这一被很多国内企业视为门槛最高的市场上,中资企业已保持了连续多年的快速发展势头。
但总体看,中企在美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中企在美投资的规模和比重与欧洲、日本甚至韩国相还有很大差距,这与中国的经济地位并不相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即将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在增强互信的基础上,中美经贸合作有望跃上新台阶。
投资美国正加速涓涓细流将成河
美国荣鼎咨询公司7月份发布的报告显示,近年来中企对美投资呈现加速态势。中企对美直接投资已由2008年前的不足10亿美元增至2014年的120亿美元,连续第二年突破100亿美元大关。预计2015年,这一趋势仍将延续。5年前,中企在美雇佣员工人数仅为1.5万,现在已激增至8万。
目前,中国对美投资总额已超过460亿美元。荣鼎咨询公司联合创办人丹尼尔·罗森预计,到2020年,中国对美投资将达到2000亿美元。
在投资方式上,兼并收购以及成立合资企业等受到较多中企青睐。根据美国中国总商会针对上百家中企的调查,有42%的企业选择并购作为主要投资模式。
华海美国首席执行官杜军说,通过兼并收购快速打开市场是中企进军美国的一个很好方法。收购美国寿科健康公司,不但填补了华海美国制剂业务的空白,熟悉美国市场文化的寿科健康销售队伍还为华海实现自主销售提供了坚实的平台。
尽管已经有一批中资企业在美国市场成功发展,但中企在美投资总额所占比重与中国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还很不相称。美国商务部下属的经济分析局数据显示,2010年至2013年所有外国对美投资中,来自中国的投资占比不到1%。
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主席斯蒂芬·欧伦斯说,投资是中美双方增强交流互信的重要桥梁。相对于两国的经济规模,目前中国对美国的投资还只能算是涓涓细流,但未来有望汇成一条奔腾的大河。
民企成为主力军双向互补特征显
在这一波中企投资美国的浪潮中,民营企业担当了主力军。美国中国总商会的报告显示,美国相对成熟的行业结构和运作规则为中国私营企业提供了更大的机遇。目前,私营企业对美投资已占据到中企在美投资总额的80%以上。
自1994年进军美国以来,作为汽车零部件供应企业,万向集团美国公司通过实施“市场营销本土化、管理体系本土化、资本本土化”等战略,成功进入美国主流市场,目前已在美国设立28家工厂,成长为美国中西部最大的中资企业。
万向集团美国公司总裁倪频说,中美经济结构和发展阶段有很大差异,经济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这种互补性带来的资源整合效应将在企业运营中转化为独特的比较竞争优势。
如果说早期中国对美投资更多地体现在产业链低端对高端的补充上,那么现在,中企与美企、高端与低端之间均已显示出双向互补的特征。
美国是科技强国,但并非在所有领域都拥有领先技术。用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的话来讲,比亚迪对美国电动大巴领域的投资就“填补了美国的技术空白”。
王传福说,在电动大巴领域,比亚迪在美国市场上没有竞争对手,目前比亚迪的电池技术领先全球同行业其他企业3至5年。
在近期广受关注的中美高铁合作中,中方无疑也是占有技术优势的一方。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苗头是,成本管理也已成为目前一些中企决定赴美投资的关键因素。作为全球第二大汽车玻璃生产商,福耀玻璃在美启动了逾4亿美元的投资项目。该公司董事长曹德旺解释说,受美国石油、电力等资源成本低于中国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即便美国的人力成本明显高于中国,目前福耀玻璃仍可实现在美生产成本低于中国。
交流互信需加强投资合作惠双方
不可否认的是,由于一些美国政客的偏见,中企对美投资之路并非一帆风顺。美国中国总商会的调查显示,有11%的受访中国企业曾因担心“政府审查”而放弃投资项目。
而这种担忧并非空穴来风。仅在2013年,就有21起中企在美并购投资案被由美国财政部牵头的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调查,使中国连续两年成为全球接受CFIUS审查最多的国家。
美国史带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莫里斯·格林伯格说,中企在美投资带来了资金,促进了就业,这对美国是好事。但目前中美两国在对方国家投资包括科技在内的某些行业时,仍会受到一些法规限制。格林伯格希望,大部分的限制能够被取消。中美双方相互投资越多,越有利于两国经济。
彭博有限合伙企业创始人、美国纽约前市长迈克尔·布隆伯格表示,中美经济合作不是零和游戏,双方可以通过良好的交流与合作实现双赢。
事实上,在当前全球经济形势十分不明朗的情况下,作为全球前两大经济体,中美对全球经济影响日益广泛深入。中美双方摒弃成见、加强交流、深化经贸合作,不仅有利于两国经济,也必将惠及全球。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