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海战沉船致远舰被发现的消息引起很多人关注,有网友对此评论说:“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我们有太多的沉没,为什么那么多的沉没已被遗忘,而致远舰却让人百年难忘并且每遇节点总能激起人们心灵深处的感动?笔者认为,致远舰是以别样牺牲而成感动,又因别样牺牲而化作精神的符号。
大清帝国由盛世辉煌到迅速陨落给中华民族留下太多悲情,更让我们不得不一次次追问和深思。虽然大清王朝留下太多沉重,但废墟中也蕴含着精神。当致远舰拼力做最后一撞时,其注定升华出一种至高无上的牺牲精神。
致远舰的牺牲其实并未超出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与文化范畴,更准确地讲是奠基于民族精神或道德价值观。因为自我牺牲原本就是中华民族血脉中最丰富的因子,正所谓“杀身成仁”“不成功便成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如此等等。这些精神因子哪怕平日里并不彰显,更不张扬,但是一旦得到催化,就会在某个人或某些人那里生发、表现,再造辉煌,再成基因。
致远舰的牺牲,其实已经超出大清王朝的最大精神和心理承受力。甲午海战之时,大清帝国已经风雨飘摇,覆没在即。“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邓世昌指挥着致远舰撞向日舰的那一刻生成的是落日悲壮,昭示的是帝国病入膏肓、无力回天。某种意义上,致远舰的一撞是对大清帝国在精神和心理上的最后一击,脆弱的大清已经无力承载这种“致远精神”。
回顾近代历史,“致远精神”已经注入中华民族的血脉,不断激励后人。中华民族之所以在抗日战争中浴血重生,之所以在一次次挑战面前实现超越,就是因为血脉里拥有包括“致远精神”在内的丰厚精神因子。历史发展到当下,中国正处于百年来最接近世界中心的时候,继续前进则注定辉煌,如果后退必再遭磨难。而一个民族上得越高,走得越远,就越需要更加强大的精神支撑。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从致远舰的牺牲中收获很多,并且永远享用其精神。
强调和推崇“致远精神”,关键在于现实需要。美国一位军事高官曾说:“唯一能够遏制中国的国家是中国本身”。这其实就是承认中国力量,我们对此也有强烈自信。当代中国军人已经不必重复致远舰的悲情赴死,但我们却要承担起新的牺牲。对内,我们仍然要以“致远精神”奋发图强发展国家,对外我们则需以“致远精神”履行国际责任,助力中国实现和平崛起。在此关头,我们犹需“致远精神”。
顺便提一句,今天是国家烈士纪念日。纪念所有为国牺牲的人们,并不仅仅是为了表达怀念之情,主要还是吸取精神力量。当新一代中国军人内心深处认同并确立:“烈士,是军人精神的归宿!”我们就敢言读懂悟透了致远舰的牺牲,并能接续传承这种精神。▲(作者是国防大学教授)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