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关注】
巴黎气候大会:五大焦点世界瞩目
——来自第21届联合国应对气候变化大会的报道
11月29日,巴黎市公共交通全部免费。巴黎地铁随处可见的联合国气候大会标识,涂着绿色会标的通勤巴士,洋溢着热情的志愿者笑脸,主会场外100多根粘贴着各国国旗的立柱提示着我们:联合国应对气候巴黎大会进入倒计时。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应邀赴法国出席气候变化巴黎大会开幕活动,这是中国最高领导人首次出席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大会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节点,巴黎大会将确定2020年后国际社会如何分担责任。气候谈判背后实则是各国的切身利益,如何做到结果的公平合理是各方关注的焦点。
图为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会场内的中文标语。新华社记者 应强 摄
焦点一:能否如期达成“历史性”的新协议
尽管会议没有正式开幕,但部分国家代表团已提前一周来到巴黎。“习近平主席即将作出的重要讲话将为会议起到积极推动作用。”29日,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在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中国角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各方都期待能达成各方满意的结果。”
回溯联合国气候大会的历史进程,每一次谈判都伴随着分歧、妥协与共识。1992年签订《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简称《公约》),从1995年开始每年举行一次《公约》缔约方大会。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到达成《京都议定书》,从巴厘路线图的形成到《哥本哈根协议》,从坎昆会议到今年的巴黎会议,世界在变化,气候协议也在进化。
“巴黎协议将是一个转折的重要标志。”在外交部气候变化谈判特别代表高风看来,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模式由《京都议定书》“自上而下”强制减排模式转变为“自下而上”模式。目前已有160多个国家提交了“国家自主贡献”文件,体现了各国的信心。中国代表团首席谈判代表、国家发改委气候司司长苏伟29日在巴黎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也指出,“国家自主贡献”将成为巴黎协议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展示各国应对气候变化的信心和重要行动。从预备会的情况来看,各国态度积极,但是分歧依然存在,主要是如何体现“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