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2月5日电 “借着培训名义开会”“高档酒店关注度大,中高端的安全”“一线景区不敢去,二三线成‘新宠’”……
去年9月,中央规定各级党政机关一律不得到黄山等21个风景名胜区召开会议。记者调查发现,一年多后,公款“开会游”有所遏制,但仍存暗箱操作,借开会、考察、培训、交流、调研等幌子,一些公款“借壳游”“傍会游”“顺道游”屡禁不止。
到二三线景区:“有旅游不开会的,少有开会不旅游的”
纪检监察机关通报了这样一起典型案例:2014年8月,霸州市文广新局接到《廊坊市文广新局关于做好第七届中国西部文化产业博览会参会准备工作的通知》,当年9月3日,时任局长朱某等7人前往西安参会。会后,他们“顺道”去秦始皇兵马俑、华山景点游玩,并在返回后,将旅游产生的费用在下属机构华艺文化传播公司报销。
一些景区宾馆如何搞好“秘密接待”?在湖南等地一些会展公司的网页上,还在推介办会经营项目,其中除了会议场地食宿安排外,主打项目中还包括会议旅游、会议礼品等。一些会议旅游推介的路线,行程一天到数天不等。
安徽某景区内的一家星级宾馆值班经理告诉记者,省内和上海、北京等地的很多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都会来此“开会”。
“这些名义上是培训、开会,其实会后就是旅游。”她说,宾馆可以按照会议单位要求,将旅游费用开到会议费或住宿费发票中。
安徽另一个景区某高档酒店负责人也告诉记者,可以虚报会议人数,增加会议费用预算,处理旅游接待等费用。到这里来“只有旅游不开会的,没有开会不旅游的”。
西双版纳管委会的工作人员表示,现在虽风声紧开会的少了,但政府、部门开始转移地点了。“最高档的酒店关注度比较大,中高端的会更安全。”
此外,庐山、泰山景区都有酒店表示,虽然预订数量明显减少,但仍接待机关单位大型会议。工作人员还表示,以前两三天就有一个公款会议,“禁令”后总还是会接到单子。
记者采访发现,如今的一些会议,在部分5A景区受阻,就去4A景区“打擦边球”;不到外省市,就在自己行政区域内找“环境好”的地方。“现在酒店会帮去开会的机关单位做好保密工作,建议以个人名义而非单位名义预订,避免风险。”某酒店工作人员说。
“开会游”五花八门,会议费成“万能筐”
去年,中办、国办通知要求,地方各级党政机关的会议一律在本行政区域内召开,不得到其他地区召开;严禁在会议费、培训费、接待费中列支风景名胜区等各类旅游景点门票费、导游费……
然而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单位和个人无视规定,打着开会考察旗号的“异地游”大有人在,而这些旅游费用都被列支到会议费或考察费中予以报销,“开会游”五花八门。
--享受“隐性福利”的“借壳游”。假借开会、考察、培训、交流、调研等幌子旅游时时发生。甘肃武威市爱卫办一名原负责人在厦门参加会议后,参加旅游团在厦门鼓浪屿等地旅游,并在旅行社以单位会务费名义开具发票公款报销。
--本末倒置的“傍会游”。原本是正事却成了一些干部旅游观光的陪衬,“公款旅游顺带开会”“旅游中间插播会议”的手法更加隐蔽。2014年初,沈阳市司法局26人借组织学习考察之机,分赴10个城市,在一周多内多数时间用于观光旅游,都游览了5个以上的景区景点。
--会在前、游在后的“顺道游”。有的打着考察调研的旗号,然后安排自由活动,进行公款旅游。2014年10月,安徽天长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组织镇(街)文化站站长和文化馆业务人员共23人到外地考察,期间组织人员到景区游玩。
“开会游”费用,大多采取会议费的形式进行报销。据介绍,安徽省审计厅审计发现,安徽省统计局、省民政厅、省社科联等部门决算草案列报“三公”经费或会议费支出不实,涉及金额27.6万元。如省统计局以会议费名义支付酒店17.8万元,其中办理酒店储值卡7.3万元,非会议期间餐饮客房消费5.9万元,结存4.6万元。
分类晒出会议费,强化监督
公权力机构的开销都来自财政,“开会游”和在会议费里藏猫腻,就是假公济私,就是一种腐败行为,对此应该零容忍。
安徽省社科院研究员王开玉建议,不仅要针对“21景区”,各地也应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其他著名旅游景区,出台会议的禁止清单,对景区内现有的机关会议中心、培训中心应尽快清理。
一些专家认为,要推进公开会议费等财政预决算的“明细”公开,为此要细到每次开会参加的人数、餐饮住宿费用、会场费用都需要分类晒出。
安徽省党风政风监督室负责人说,三公经费和会议费的使用,如仅公布数据还不能看出其中违规之处,建议在单位内部公布明细,由职工监督;还可在知名景区广泛设置鼓励公众监督的公告牌,设立多种举报方式,例如热线、短信号码、微信公众号、二维码等。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