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上海3月20日电(记者 韦柳)添加微信公众号,进入“百姓微纪念馆”,上传自己家庭的微故事、照片等,这样的“微”纪念形式正在申城悄然兴起。
2016年上海市百姓公祭活动20日在上海福寿园海港陵园举行,“百姓微纪念馆”同步启动。记者注意到,今年的活动一改传统祭奠形式而采用“微信签到”。市民可通过添加“福寿园海港陵园”官方微信,进入“百姓微纪念馆”,自行将自己家庭的微故事、照片等上传,表达感恩与祝福。
对此,福寿园(浦东)公司总经理赵小虎介绍道:“通过与逝者家属的沟通,大家认为用微信图片加简单文字来祭祀安葬于此的逝者,这样的方式既符合当下的‘互联网+’潮流,同时也可以向更多市民宣传公益节地生态葬。”
据了解,“公益节地生态葬”采用的是“无碑深埋”—逝者的骨灰放置于环保可降解的骨灰罐内深埋,最大限度地节约土地。墓区不见墓碑,只见鲜花和绿地。逝者的姓名刻在纪念墙上,并在每年3月20日上海百姓公祭活动上举行集体安葬仪式。
漫天飘洒的花瓣、手手传递的杯烛……当天的公祭日为选择“公益节地生态葬”的35户家庭的逝者举行了庄重的集体安葬仪式。参加活动的市民陈宇对此深表赞同:“这样的葬礼表达了对生命最高的崇敬,让每一个生命更有尊严地离开,让土地资源得到更好的利用和保护,是对逝者最好的怀念。”
上海市百姓公祭活动始于2009年3月20日,是中国首个为百姓而设的公祭活动。今年的3月20日是第八个百姓公祭日,纪念碑上已经铭刻了35317个普通百姓的名字。
据统计,自福寿园海港陵园2011年推出“公益节地生态葬”以来,已有超过471户家庭选择了这种公益节地的生态葬式。海港陵园现有节地生态葬墓区33000平方米,可安置10万穴,2016年新增700平方米,可安置2100穴,可节约土地68400平方米。(完)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