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干部达瓦:是共产党,给了百万农奴新生的机会
拉萨市林周县农牧局退休干部达瓦,年近80高龄。
回顾自己的过去,老人从寺庙小僧、生产队会计再到后来的农场干部,亲历了西藏的发展变革。
达瓦老人出生在一个农奴家庭,作为庄园主的家奴,他从6岁多的时候便开始自食其力,给庄园主打杂干家务,几乎没有过一个孩子童年应有的欢乐记忆。
达瓦老人回忆说,在他10多岁以后,由于身体状况较差,加之家中孩子多,被送去色拉寺当了僧人。
在寺庙中,他并没有过上“脱离世俗”潜心修炼的日子,因为自己的出身,不仅要承担寺庙里分配的繁重劳作,还经常受到出身较好或者年纪较大僧人的欺负。
“记得有一次,和我同龄的一个性格狂暴的僧人,把我无缘无故地暴打了一顿,害得我三天下不了床。当时,我不敢还手,只因那个僧人和寺庙管事是亲戚关系。”达瓦说,那时候,自己以为一辈子都要这么凄惨地熬着,更没奢望自己也会有翻身的日子。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为西藏百万农奴带来了希望的曙光;1959年西藏进行民主改革,农奴身上千百年来的枷锁被彻底粉碎,迎来了祖祖辈辈一直期盼而未能成真的新生。
在进藏干部的引导帮助下,达瓦第一次步入了校园,学习了现代文化知识。经过知识培训后,达瓦老人回到老家林周县,成为生产队的一名会计,并成长为县里的农场干部直至退休。
“‘3·28’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是我们翻身农奴的节日,也是西藏历史上风云变幻的重要节点。如果没有共产党解放我们,让我们重获自由和希望,我们农奴就没有抬头的日子。是共产党,给了百万农奴重生的机会!”达瓦老人激动地说。
社区居民巴桑:让子孙后代共享这个美好的社会
拉萨市城关区雪社区居民巴桑,在社区里经营着一家甜茶馆,生意一直非常好,每天挣个八九百元不在话下。
巴桑的丈夫在公益性岗位上工作,两个子女也先后大学毕业,双双通过公务员考试成为国家干部。可以说,对当下的生活,巴桑心中充满了知足和安逸。
“现在西藏的变化可是日新月异,社会发展进步了,我们老百姓的生活也随着改善。在新社会,只要我们自己勤劳努力,就能得到相应的回报。”
通过朴实的话语,记者看得出,巴桑当下的幸福生活倾注了她的辛勤和努力。
巴桑告诉记者,自己的父母都经历了新旧西藏的历史跨越。在旧社会,父母因为出身低贱,生活没有任何保障。他们辛勤劳动的回报,只有仅够维持生计的口粮,除了繁重的劳作之外,可以说他们的生活中样样都缺。
“现在社会日益和谐稳定,社会的发展速度惊人。这样的改变不仅是我们父母一辈子没有想到过的,就连我们这些出生在西藏解放后的一代也未能料及。”巴桑说,现在几乎家家都有轿车,每家子女都有学上,孩子都能得到稳定的工作,这些以前不敢奢求的梦想,如今已经变成了事实。
巴桑说,自己一定要维护好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让子孙后代共享这个美好的社会。
基层干部坚参:在党的领导下,小康生活的美好蓝图正在变为现实
“80后”拉萨小伙儿坚参,2011年大学毕业后考入那曲地区那曲县基层乡镇公务员,今年已经是他在基层工作生活的第五个年头了。前不久,他还光荣地参加创先争优强基惠民驻村工作,成为离群众最近的“党派来的干部”。
对一直听说着新旧西藏对比变化长大的坚参来讲,长期的基层工作,让他也亲历了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惊人步伐。
坚参所在的乡镇海拔高、位置偏,各方面条件都十分艰苦。他说:“从最初毕业时的激情到现在经历后的稳健,我们已经适应并融入了基层的生活。”
参加工作以来,坚参接触和服务的对象,一直是最基层的牧民群众,对于基层的发展和群众的生活变化,像坚参一样的年轻基层干部,不仅是见证者,更是参与者。
“作为一名基层干部,我们开展的各项工作离不开中央和自治区对基层的支持和关心关爱。中央和自治区不仅出台了一系列涉及牧民利益的惠民政策,而且群众生活保障的各项标准也在逐年提升,保证了基层发展的稳步推进。”坚参说。
坚参说,在与基层群众的交往接触中,从他们的言语中深刻地了解了新旧西藏两重天的差别,感受到他们拥护党的领导,一直铭记着党的恩情。同样,通过基层的工作经历,坚参自己也对西藏在党的领导下实现新生有了更深的认知;坚信只有坚持党的领导,小康生活的美好愿景离基层群众才更近。
“我们一定要牢记历史,继承和发扬‘老西藏精神’,珍惜难得机遇,为西藏经济的长足发展和社会的长治久安贡献自己的力量。”坚参说。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