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95.26.3
国内国际
报料电话:0571-85311890
  • 即时报
  • 新闻发布会
  • 民情在线
  • 浙江视界
  • 评论
  • 高层
  • 人事
  • 文娱
  • 论坛
  • 分享到新浪微博
  • 分享到腾讯微博
  • 分享到微信
  • 分享到邮箱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 时评 正文
理性看待主权信用评级
2016年04月05日 22:30:00 来源: 经济日报 才道

  继穆迪之后,国际信用评级机构标普日前将中国主权信用评级展望由“稳定”调整为“负面”。虽然两家机构维持中国主权信用评级不变,只是调整评级展望,但还是引起不少关注。那么,如何看待两家机构的评级?

  主权信用评级是信用评级机构对一国中央政府作为债务人履行偿还债务责任的能力与意愿的评估。此次两家机构下调评级展望,主要是基于对我国金融运行中风险的担忧。分析两家机构报告可以发现,以消除金融市场信息不对称为己任的信用评级,本身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一些业内人士认为,两家机构的评级调整未能准确把握中国经济的基本面和发展趋势,也没有反映出我国在结构调整、产业升级以及财税金融等领域改革的最新进展。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就总体经济形势而言,在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中,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发展新动能加快成长。2015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9%,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位居前列。虽然世界经济深度调整、复苏乏力,但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的特征日益凸显。当前正在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增强发展动力。随着一系列改革措施的落实,经济运行中向好的趋势将会更加明显。

  事实上,与两家机构的评价迥然有异,近期发布的一系列经济数据表明,今年我国经济运行实现了良好开局,呈现企稳向好态势。比如,3月份制造业PMI为50.2%,自去年8月以来首次回到荣枯线以上;1月至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4.8%,改变了2015年全年利润下降的局面;1月至2月份,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6.3%,高于去年财政收入增速。

  评级机构担忧我国债务水平问题,也是不必要的。我国政府负债率约为40%、赤字率3%,两个指标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均处于较低水平。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我国虽然扩大了财政赤字规模,但主要用于减税降费、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这一举措无疑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为经济发展积蓄强劲动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也得到有效控制,通过新预算法建立了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在金融领域,目前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超过13%,高于国际标准;拨备覆盖率达到180%以上,高于监管机构设定的150%的标准。实体经济企业资产负债率约为60%,与国际公认的警戒线70%相比处于合理水平,同时正通过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市场化债转股等途径逐步降低杠杆率。

  实际上,尽管主权信用评级在揭示信用风险、降低交易成本等方面能发挥一定作用,但由于评级方法技术不足、利益冲突损害评级独立性等问题,导致其准确性和客观性经常受到质疑。回顾过去,对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及随后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三大国际评级机构在事前均未能成功预警,危机爆发后又过度反应、急剧调低有关国家评级,加剧了经济环境和金融市场动荡,其表现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强烈批评。世界银行有关专家曾表示,“信用评级机构迷失在他们自己的评级方法里”。

  因此,对市场人士和投资者而言,应以理性态度对待有关机构发布的评级结果,不宜人云亦云,更不能惊慌失措。再权威的信用评级也不能代替自己对经济的客观、审慎评估。

  持续稳健的发展是对各类外部评估的最好回应。我们既要坚定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的判断,也要对面临的矛盾、风险隐患保持清醒认识,努力防范化解风险。坚定信心、凝心聚力,按照“十三五”规划纲要和《政府工作报告》的部署,深入推进财税、金融、国企等领域改革,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工作,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

  

标签: 主权信用评级 责任编辑: 朱婧
分享到:
新华视点:十大关键词透视改革2014

新华视点:十大关键词透视改革2014

每日关注
  • 央企总经理2015年薪酬排行:最穷只拿6万元
  • 国务院同意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
  • 清明祭英烈浸透家国情怀
  • 中华大祭祖 凝聚追梦的不竭动力
  • 生态殡葬将成为“慎终追远”的新形态
相关阅读
  • 【新常态?光明论】“搅局者”的主权信用评级何必太认真
  • 财政部副部长史耀斌就中国主权信用评级有关问题答记者问
  • 标普或下调英国主权信用评级
  • 中国首部国家主权信用评级方法问世
微信分享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往期回顾

  • 【政百科】第七十期:一图读懂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
    【政百科】第七十期:一图读懂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
  • 【政百科】第六十九期:成为中国首个脱贫省份 浙江凭的是什么?
    【政百科】第六十九期:成为中国首个脱贫省份 浙江凭的是什么?
  • 【政百科】第六十八期:台风来了怎么办?防汛防台知识小科普
    【政百科】第六十八期:台风来了怎么办?防汛防台知识小科普
即时报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95.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