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我们的事业是同世界各国合作共赢的事业。面对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和世界各国同舟共济的客观要求,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创造性地提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宏大构想,丰富和发展了我国的外交思想,深刻影响着国际关系的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新型国际关系”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公开讲话与文章中出现次数超过50次。在第八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和第七轮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联合开幕式上,习近平再次强调:“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倡导各国共同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愿同世界各国加强合作,共同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核心的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让我们生活的这个星球更加美好。”请随“学习中国”小编一起学习。
图为:2016年6月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的第八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和第七轮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联合开幕式,并发表题为《为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而不懈努力》的重要讲话。
一、顺应时代潮流的中国方案
“虽有智慧,不如乘势。”时代潮流滚滚向前,顺之者昌逆之者亡。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如何才能处理好国家间关系、保持国际社会稳定发展?这是各国都在思考的问题。2013年3月,习近平在俄罗斯的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演讲时提出:“面对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和世界各国同舟共济的客观要求,各国应该共同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各国人民应该一起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这是习近平当选国家主席后的首次出访,也是“新型国际关系”这一概念的首次提出。从此,“新型国际关系”不断出现于各种国际场合,在处理国际关系时用于表达中国立场,展现“中国方案”。
回顾民族国家产生以来的历史进程,人类始终在孜孜不倦地探索国家间的相处之道。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签署,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在欧洲诞生。它确立了主权、平等这些重要原则,开创了近代国际关系的先河。但这一体系最终没能避免欧洲陷入群雄征战。1815年《维也纳会议最后议定书》签署,维也纳体系应运而生,根据均势原则对拿破仑战争后的欧洲地缘政治版图重新做出安排,维持了欧洲较长时间的和平。但最终导致结盟对抗和军备竞赛,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1945年,50个国家携手创建了以联合国为核心、以《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原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和相应国际体系,为国际关系和国际体系建设翻开了新的历史篇章。70多年来,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世界经济发展、推动世界人权进步方面的努力和作用有目共睹。数百年来的历史表明:每一样国际关系的形成,每一种国际体系的建立,都带着鲜明的时代印记,也必须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创新完善,否则就会跟不上时代脚步,甚至会失去它的先进性和合理性。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来临,国际力量对比发生较大变化,现有的国际秩序和体系日益面临新挑战。比如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往往得不到真正遵守,国际关系中各种不公正的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近年来,经济低迷、地缘动荡、恐怖袭击、文明摩擦等各种乱象此起彼伏,有西方学者甚至惊呼,我们正在走进一个“失序的世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一个什么样的国际关系才能更好地贯彻和落实联合国宪章的宗旨与原则、更好地维护和发展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近年来,有人提出“霸权稳定论”,主张打造一个无所不能的超级大国来统领国际事务;有人提出“全球治理论”,主张各国弱化主权,制定共同的规则来管理世界;有人提出“普世价值论”,主张推广某一种自认为“先进”的价值观和社会制度来一统天下;如此种种都难以令人信服和接受。
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是时代潮流,国与国之间的相互依存空前紧密,利益共生不断深化,各国都在全球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的相互联系之中,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各方都会受到影响。同时,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具有全局性、综合性和长远性,没有哪一国能够独善其身,也没有哪一国可以包打天下。需要各国同舟共济,携手共进。习近平指出:“要跟上时代前进步伐,就不能身体已进入21世纪,而脑袋还停留在过去,停留在殖民扩张的旧时代里,停留在冷战思维、零和博弈老框框内。”面对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今天的人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条件朝着和平与发展的目标迈进,而合作共赢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现实途径。对于当今时代的国际关系,习近平给出的中国方案是:“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这是习近平主席总揽世界大势提出的重要思想,既是对联合国宪章宗旨原则的继承和弘扬,也是对传统国际关系理论的超越和创新,必将对未来国际关系的发展产生重大和深远的影响。2015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出席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指出:“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图为:2013年3月2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演讲。
二、新型国际关系的内涵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新型国际关系”的核心是“合作共赢”。合作共赢是双方或多方在合作中互惠互利、相得益彰,让合作各方都有所获或各得其所。合作共赢以合作为路径,以共赢为目标,是通向新型国际关系的路线图。合作与共赢相辅相成、浑然一体。中国外交部长王毅说:“新型国际关系到底新在哪里?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以合作取代对抗,以共赢取代独占,不再搞零和博弈和赢者通吃那一套。”
以合作取代对抗。合作是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路径。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连带效应越来越明显。惟有合作才能维护世界和平,惟有合作才能促进共同发展。中国与世界的互动和利益融合越来越紧密,中国对世界的依靠、对国际事务的参与在不断加深,世界对中国的依靠、对中国的影响也在不断加深。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历程,坚持以合作而不是对抗的方式与世界打交道,走的就是合作共赢道路。尽管在现有的西方国家主导下建立的国际体系仍有不完善之处,但中国没有寻求“另起炉灶”,而是通过自身努力参与和加入了各式各样的国际机制或国际组织,主动地、自愿地将自己“嵌入”国际体系的网络之中。中国以实际行动向国际社会表明尊重国际秩序、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的意愿与决心,国际体系也因中国的融入而更具代表性和合法性。在传统国际关系中,结盟对抗、军备竞赛的零和博弈屡见不鲜,但在当今世界,零和博弈、冷战思维已不符合时代潮流,被越来越多国家所唾弃。2015年4月,习近平在巴基斯坦议会演讲时指出:“中国人在两千多年前就认识到‘国虽大,好战必亡’的道理。中国人民崇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国不认同‘国强必霸论’。”他强调:“中国将坚持合作共赢的理念,坚定不移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坚持按照亲诚惠容的理念,深化同周边国家的互利合作,努力使自身发展更好惠及周边国家,永远做发展中国家的可靠朋友和真诚伙伴。”
以共赢取代独占。共赢是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目标。习近平在参加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指出:“大家一起发展才是真发展,可持续发展才是好发展。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应该秉承开放精神,推进互帮互助、互惠互利。”在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的时代背景下,共赢的价值和意义正日益得到彰显。要坚持正确义利观,讲信义、重情义、扬正义、树道义,真正做到义利兼顾、弘义融利。同时,必须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习近平指出:“各国要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真正认清‘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连带效应,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共赢。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别国利益,在寻求自身发展时兼顾别国发展。”
- 孙春兰: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 切实做好非公有制经济和宗教领域统战工作
- 黄庭满:从“四个非常”视角深读习近平总书记4·19讲话
- “两学一做”系列:解码习近平的传统文化情结
- 从严治党的最重要抓手(习近平治国理政关键词(34)·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