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首页 浙江在线首页网站地图
  • 网上签证
  • 网上挂号
  • 住在杭州网
国内国际
报料电话:0571-85311890
  • 首页
  • 浙江
  • 人事
  • 高层
  • 即时报
  • 视频
  • 图片
  • 人文
  • 分享到新浪微博
  • 分享到腾讯微博
  • 分享到微信
  • 分享到邮箱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正文
【网络媒体走转改】红军后人刘永飘:革命精神“引路灯” 创业艰辛不言弃
2016年10月03日 21:56:29 来源:多彩贵州网 章瑶

  多彩贵州网(联合报道组记者 章瑶/文 张玥/图)在铜仁沿河县这片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土地上,有这样一位红军英雄,深受当地老百姓的爱戴,他叫做刘国富。1934年在红三军进入沿河时,21岁的刘国富积极响应号召,参加了当时的游击队,因表现出色,担任了中界乡游击队大队长,打土豪劣绅,帮助穷人,成为了沿河流传至今的英雄人物。

  9月28日,记者在沿河县晓景村李家山见到了这位红军英雄的后人——刘永飘。

  刘永飘告诉记者,自己从小就听父亲讲述爷爷的英勇故事,父亲一直以爷爷为标杆要求自己,要敢干敢拼,永不言弃。爷爷刘国富的革命精神也成了指引刘永飘人生前进的“灯塔”。

  红军后人刘永飘

  “非典”流行 偶然发掘金银花商机

  2009年6月,辗转于浙江、上海等地务工多年的刘永飘回到家乡,发现家乡的土地撂荒现象严重,他因此萌发了利用家乡荒地发展产业带领村民脱贫的想法。

  “第一次接触金银花是一次到重庆秀山玩时,恰逢秀山正在举办银花节,各大宣传和热卖的金银花情景吸引了我。”刘永飘说,当时“非典”病毒流行,像金银花这种与抗病毒有关的清热解毒药顿时走俏,价格高达200元一公斤。“当时觉得种金银花能赚钱,于是就四处打听、收集金银花的各方面信息。了解到金银花既有药用价值又可以当茶,而且家乡的土地非常适合种植时,就决定回家创业种植金银花。”刘永飘看准了金银花的商机,认准了金银花市场前景肯定很好。

  2010年,刘永飘回到老家晓景乡晓景村李家山。他用多年打工攒下来的积蓄种植金银花近70亩,第一年就喜获丰收,卖了4万多元。“虽然没有在外打工赚得多,但是这是第一年,没有经验,种植技术也不过关,损失了三分之一。”刘永飘对未来充满信心,他大胆将金银花种植面积扩大至200亩。为了经营好这片花地,他还经常跑到秀山去学习相关的种植技术,学习如何加工烘烤,制作金银花成品干货。

  沿河县晓景村李家山刘永飘家

  行情下滑 金银花价格一落千丈

  然而没想到,2011年开始,金银花的行情一落千丈。“2010年还是200元一公斤的金银花,隔年就骤降到了十几块钱一公斤,那一瞬间我整个人都懵了,简直觉得所有的努力都要完蛋了。”刘永飘回忆道。由于市场的饱和,刘永飘200亩的金银花无处销售,只能做成干货囤积在家中。

  “那段时间,有过放弃的想法。”刘永飘坦言,但是长辈从小对他的教育让他懂得要像红军一样不怕吃苦,更不怕失败。

  刘永飘四处奔波,终于在成都谈成了一笔生意,找到了长期的销售渠道。2013年,金银花的价格终于有所回升,他把囤积在家的干货以10多万的价格卖掉,又用这部分资金继续扩大金银花的种植,直至今年已经有400亩。

  他的这种不怕苦、不言放弃、始终坚持的精神影响了村里更多的人。村里已有6户农户加入了他的种植队伍。刘永飘在带领村民种植金银花的同时,又在金银花的枝干上套种空心李。“我种的空心李与沙子镇的空心李销售时间正好错开,因为他的空心李种植在海拔较高的山上,气候不同,沙子的空心李销售完了,我们的空心李才上市,果实口感又好,所以价格也就上去了。”刘永飘高兴地说道,“空心李最低售价也在10元一斤左右,这样一来每年又多了10多万元的收入。”

  通往金银花基地的路,必将越来越顺畅

  不言放弃 我要带领更多的群众一起致富

  2013年9月,10多户农户加入了种植队伍,刘永飘成立了“乌江果品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沿河县鼓励创业的优惠政策比较多,去年创办微企政府补助了5万元,因创业腰部受伤至残的刘永飘还获得了残联帮扶的2万元。基地虽然建好了,但刘永飘仍犯着难,每年的收入虽然看起来可观,但实际落袋少。

  因为通往金银花基地有一段上坡路程难走,为了能顺利的把采摘下来的鲜花运到加工厂,他把挣来的钱除了给合作农户分红以外,全部投入修路。“我从12年开始修路,花了41万才修了3公里的毛路。去年政府得知了我们的情况,出资补助我们,预计今年底就能把这条路全部修好咯。”虽然创业的路艰难,但刘永飘永不会轻易言弃,他相信,他的未来,会如这条产业路一样,越来越顺畅。

  “作为红军的后代,我要发扬红军的精神,克难攻坚,不放弃创业的任何机会,把产业做强做大。”刘永飘满怀信心地告诉记者,“金银花的市场销售情景这么好,我想继续扩大规模种植,做到1000多亩,到时还可以带动更多的村民致富。”

标签: 网络媒体走转改;红军后人;刘永飘 责任编辑: 陈斌
分享到:

【图刊】假日里的劳动者

每日关注
  • [V观]云端看黄山 请赐我呼吸
  • 你眼里的中国,现在到底有多强大
  • 当小偷遇上南京公安局"全马"最快记录警察
  • 忆80年前峥嵘岁月 国庆兴起“长征游”
  • 京津冀重污染 环保部连夜部署:从严从重处罚超排
相关阅读
  • 【网络媒体走转改】革命老区玩电商 谱写脱贫致富新篇章
  • 【网络媒体走转改】80年来长征精神永不褪色
  • 【网络媒体走转改】一场走心的陕北红色之旅
  • 【网媒走转改】红25军长征生死战:血战独树镇
微信分享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往期回顾

  • 【政百科】第六十九期:成为中国首个脱贫省份 浙江凭的是什么?
  • 【政百科】第六十八期:台风来了怎么办?防汛防台知识小科普
  • 【政百科】第六十七期:产权的小船说翻就翻 产权到期后你的房子归谁?
即时报
  • 网站简介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1999-2019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