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发展动力 拉近心的距离
——百色创新理论宣讲工作扫描
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记者 徐顺东 通讯员 吴翊生
“什么叫理论宣讲接地气?百城街道的粤语讲习和壮话快板就是活的样本。”“讲习所的规范化建设和乡村夜话给我留下的印象很深刻。”7月6日至7日,全区理论宣讲经验交流会在百色举行,与会代表对该市创新理论宣讲工作赞不绝口。
近年来,百色市创建了“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讲习所”等一系列学习、宣讲理论的载体,推动理论思想进机关、进农村、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
理论讲习 凝聚动力决胜小康
2015年,借鉴老一辈革命家创办“农民运动讲习所”的成功经验,百色在全市范围内创建了“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讲习所”。
如今,百色共成立400多个讲习所,培养了600多名讲习员,组建了60多支讲习队,累计举办讲习2500多场,建立了20多个教学实践基地,参与学习的干部群众达50多万人次。
在讲习过程中,该市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活动,并使用粤语、壮语、苗语等进行讲习,让群众易于接受、理解。右江区及平果、田林、那坡等县,坚持理论宣讲与文艺宣传相结合,组织文艺工作者、民间文艺能人创作、编排了系列文艺节目,在农村大舞台展演;田东县开通“田东讲习微课堂”短信平台,每周定期向全县党员干部编发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要点和讲习动态,让党员群众随时查看最新的理论知识......
“让高深的理论通俗化,注重结合县情乡情和群众的实际开展讲习。”田东县讲习员覃建良现身说法,他在平马红军村讲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课题时,就注意融进创业培训,与乡亲探讨如何开发红色旅游增加收入。
今年4月以来,依托各级讲习所,该市还面对面地向群众讲解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的重要意义,切实把讲话精神传达到千家万户,凝聚起全市“决战贫困、决胜小康”的强大思想动力。
乡村夜话 拉近距离心灵相通
7月6日晚8时,右江区四塘镇者仙下屯夜色朦胧,凉亭里的“乡村夜话”如期开讲。
者仙下屯是一个移民新村,全屯有101户共398人,以种植甘蔗、芒果为主。在当地党委政府支持下,经过10余年发展,该屯生活条件得到改善,他乡已经变故乡。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在乡亲们共同努力下,我们这个屯的小康生活正在一步步变成现实。”村支书黄宏以“移民新村话小康”话题,拉开当晚“乡村夜话”序幕。
“以前在寨上出门打工,一年才能回几天家。搬到这里之后,我到附近的工厂找到了工作,一个月能赚2000元。又能赚钱、又能顾家,挺好!”村民踊跃发言。
“抓住老百姓作息特点,我们选择用‘乡村夜话’来讲习,现场讲政策、话发展、解难题,拉近了心与心的距离,效果特别好。”右江区委宣传部部长兰亮介绍。
能人宣讲 身边榜样催人奋进
凌云县有瑶族人口5.01万,贫困户达1.95万人,脱贫任务任重道远。
身边的榜样最能催人奋进。今年5月,该县成立“瑶家夜校”,组织发动县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乡镇中的瑶族干部、教师、致富能人、大学生等700余人义务担任宣讲团成员,通过现身说法、有奖问答、专场展演等形式,帮助瑶族群众“富”脑袋、快脱贫。“瑶胞帮瑶胞,大家更容易拉近距离,沟通优势明显。”该县统战部部长罗胜明是瑶族人,他对“瑶家夜校”的宣讲形式十分满意。
该县下甲镇彩架村瑶族同胞罗景慧是村委会副主任,经常带头打扫进村公路,在村中威望较高。“我作为宣讲团成员,在寨子里为大家加油打气,鼓励大家搞产业,养乌鸡、养蚕、养猪……我们瑶寨脱贫在望。”罗景慧说。
“陇雅实现了生态梦、交通梦、安居梦、小康梦,也就是实现了自己的中国梦。”在凌云县陇雅村,“最美基层干部”吴天来结合实际的宣讲振奋人心。
田阳县那满镇尚兴村支部书记莫文珍曾获得“全国扶贫状元”荣誉,一直奋战在带领移民群众种植芒果发家致富的道路上。“按照总书记的要求,要在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怎么跟上?我们要抓好芒果的技术管理,果多了,钱多了,才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莫文珍的课吸引着周围群众。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